图文忻州记忆中的神池旧城贾文玉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www.xxzywj.com/

记忆中的神池旧城

贾文玉

作者在神池县第七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作财政预决算报告

神池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我工作四十四年的故乡。年老退休,追随儿女,离开故乡。思恋故乡,牵肠挂肚的故乡,梦魂萦绕的故乡,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故土。思念故乡的山,怀念故乡的水,忘不了故乡的城,常梦故乡的街,难忘故乡的人。

神池县位于管涔山西北,东隔长城与平鲁、朔州相邻,西和五寨接壤,北有偏头关,南有宁武关,为晋西北的组成部分。

神池历代叫过“卫所”、“齐德”、“长守”、“开阳”、“神武”、“宁远”、明代万历年间叫“鄯阳堡”,后改为神池堡至清代雍正年间改为神池县。

本县是抗日的老根据地,属晋绥行署。年4月并入五寨县,年恢复神池县,年9月1日改为“向阳县”,不久又恢复神池县。

解放初,年—年设五个区,64个行政村,改为4个区,35个乡,年又合并为20个乡,后又并为15个乡,文化革命时在“总大公”的形势下全县合并为5个人民公社,即;东风、红旗、卫星、跃进、前进五个人民公社,年3月又恢复原15个人民公社,其中城关、义井、八角为镇。上世纪八十年代改人们公社为乡。

神池城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1,北纬39°06.县城以前叫“鄯阳堡”,明朝成化五年(年)开始在旧堡的基础上逐年扩建而成,到万历四年(年)城墙才用大青砖包砌。后有“三展神池不大,三缩朔州不小”之说。城墙周长五里七十二步。高三丈五尺,内土外砖,底部用锤钻面石砌,城墙上有女儿墙、城垛口。东、西、南建有三个城门,无北门。城门上有城楼(哨楼),城外有城壕(即:护城河)环绕。三个城门均有瓮城,东城门的瓮城指向南;西城门的瓮城也指向南;南城门瓮城指向东。门额:东门“迎曦”,西门“长庚”,南门“雄镇”,无北门。民谚称:“神池城没北门,灵龟街,八卦城,里边住的好活人(指庙里供奉的神仙)。

光绪版《神池县志》县城图

上世纪五十年代神池县领导合影前排左二为靳致中,二排右三为郭纶

城内街道,纵贯橫穿,屋舍有序。南北向原来是三条街,即:正街、东街、西街。正街正对南城门,北至上帝庙:东街南自东头道街,北至城隍庙街;西街南自西头道街,北至龙王庙街后。

正街西部,从南向北有东西走向一至五道街,往北是旧堡街,再往北是龙王庙街;正街东部从头道街起至七道街,七道街后是城隍庙街,再往北是后街(也叫后圪洞)。

龙王庙街向东经上帝庙街、城隍庙街、玉皇庙街、直到小城河。

七道街西自正街,直通东城门。

六道街西自正街,东至东街。

五道街从西街经正街、东街到大城河。

四道街从西街经正街,东街到大城河。

县城西门住户

三道街从西城门起经西街、正街、东街、小(新)东街到大城河。

头、二道街从西城墙起经西街、正街、东街、小东街到空地。

一、二、三、四、五道街以正街为中心分为东、西一、二、三、四、五道街。

东街以东,七道街北是玉皇庙街,七道街南是小东街,玉皇庙街、小东街以东统称新城街。

年扩建小东街,南北通往城墙外。

正街两侧商贾林立,五十年代头道街西口有张继成开的肉铺,寇氏鞋店,东有药铺,二道街口有干货铺,东有书店。三道街是市场中心,也是文艺活动中心。

三道街以牌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商铺林立,非常繁华。三道街北口,正街东西两侧是二层楼,一楼是砖木结构,二楼是全木结构,东北角是宫郁文的“楼饭铺”,经营拉面、干货、月饼、糕点。八月十五前,早早的就做好了成套的月饼(一套五、六个,下面大的直径四、五十厘米,上面小的像桃,叫糖墩儿)。还有麻花、油食、三尖子等,摆在二楼桌子上做晃子卖。五、六十年代东三道街梁希贤饭店以片粉汆饭出名。四道街口宫疯子的羊杂各深受人们欢迎,还有“六一兴”任氏棉布门市,赵吉的棉布门市,五道街口贺书箱的糖麻花。

还有豆腐坊,杂货店等。这就是过去神池的商业中心。三道街也是文艺活动的中心,正月十五,五月端午等传统节日,有文艺活动时整个正街特别是三、四道街口,人山人海,川流不息,有秧歌、高桥、船灯、车车灯等文艺队伍在当街表演,人挤人,水泄不通,动弹不得,只能随着人群挪动。正月十五焰火晚会也设在正街的三道街口,架子火像牌楼一样高大,十四、十五、十六三个晚上九点以后,文艺活动结束后点火,在烟火的映照下,牌楼显得更加美观。附近十几里乃至几十里的农村老百姓也要进城凑热闹,看秧歌,看点火,赶会的人在万人以上。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东街、南关,以后又发展到东城门外。

残存的县城北城墙

年3月神池县委组织部全体合影

七道街西口正街上,坐西向东有一串院是耶穌堂,住着瑞典传教师,常见的是两个身材细高,穿着时尚的女人,当地的丁三娃是教徒,牛增贵是专门给喂奶牛的,星期日活动叫洗礼,谁也可以参加,在耶稣堂会议室(教堂)听传教,每人发给一小纸袋小吃(麻糖、花生、红枣、水果糖),多数是年轻人、小孩儿们去参加,流传着一句话:“我信耶稣一阵阵,吃了麻糖没事情”。东三道街路南,东街路口是天主堂,是德国人传教。北城后有洋人坟,四面围墙,大门向西。内有墓堆,两株松树,一口水井。

解放后税务局占用天主堂,后是道情剧团。耶稣堂做了中共神池县委会。年4月5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路过神池,就住在县委会。后改为文化馆、毛主席路居纪念馆。县委迁往七道街东完小,原小文庙旧址。

县城中三道街东口

七道街路北,正街与东街之间,城隍庙街南有一所大院落,以前是老中医王大斌(医院王悦德大夫的祖父)的私宅,三排房共三十多间,全是砖木结构,分前后两院,中间是过庭,另外还有西院,后排东有五间房的大庭。年正月18日寇侵占神池后,日军大队部占据,叫红部,房后有操场,加了铁丝网,每天早上有几十个日军训练,戴着头盔练刺杀,我家在城隍庙街,在院里就看的清清楚楚。年8月29日解放神池后,成立“神池县第一完全小学校”就设在王大斌院,这就是我的母校,校长靳致忠,教导主任李铁冷,班主任贾国华,数学老师马俞,音乐老师王品芳,外地老师刘玉声。

学校对文娱、体育很重视,前院就是体育场,篮球场、还安装了单杠、双杠、浪桥等。校外的机关干部和体育爱好者在星期天和课余时间常来参加体育活动。上下课是差人手摇铃,后把耶稣堂的大铁钟搬在学校,三丈高架吊在校园东南角,差人按时拉绳敲钟,不仅是学校上下课的钟声,也是全城职工干部上下班的钟声,钟声清脆、宏亮,五里以外都能听到。我是高一班,全班十九名学生,断断续续念了三年,年完小毕业,经县文教科长勾向文介绍到县财政科参加了工作。

年“三反”运动中在完小礼堂(大教室)召开会议,警戒森严、气氛紧张,手拷、脚链放下一堆,当场拘捕了县长张天韵、财政科长王敬民、粮站站长范作林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山西日报头版头条登了“神池范作林盗窃国家粮食四万斤”。的新闻。县长张天韵被绑在皮车上押送西兴县专署,财政科长上吊自杀,最后平反昭雪。后来完小改为神池实验小学、第三中学,年新建起了三层楼的教学大楼。

上世纪70年代神池旧城俯瞰

东三道街,东街东北角是宫氏宅院,叫新院。四周围墙全部用青砖包砌,高似城墙,大门基高一人多,七级石台阶,院内又分为四串院,雕梁画栋精瓦房,砖雕石刻随处可见,富丽堂皇,至今保存完好。日军侵占前住着21世宫林钟、万钟、应钟、和钟,人称四少爷。此院叫新院,新院东有油房院、旗杆院、楼院。整个东三道街都是宫家的宅院。除此之外,在头道街、四道街、七道街都有宫家私宅,据23世宫斌介绍,新院第三院和第四串院之间的房叫“地坑房”,房内地下有石槽,长三米、宽两米、深一米,是银库。日寇入侵神池后,他们全家逃往乡下,宫家大院被日军、日伪组织、警备队、和平团占据。日本人撤退后他们回到家中,亲眼看见地坑石槽被挖开,石板盖被移位,里面的银钱全部被日军抢走,宫黃钟哭着告诉人们:“这就是宫家的银库,数以万计,宫家经商三百多年,财至了。”

西海子全景

年10月17日神池县政治处全体干部前排左起:张毅(三区区委书记)、冀存娥(县妇联副主任)、宗立华(县妇联主任)、郭宜民(县委书记)、张学右(组织部长)、陈干(二区书记)、谷艾(武装部副部长);二排左起:肖开月(武装部长)、李五小(通讯员)、祁永昌(秘书)、苗雨田(四区书记)、张烈夫(民运部长)、刘世修(一区书记)

宫氏家族在明代世袭山西都司太原左卫指挥使历九世,为宫氏后人经商致富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据宫氏23世宫斌介绍和老人们传说:“神池宫家经商一直昌盛三百余年,其特点是走出县城,东至河北获鹿,石家庒,西至河曲,北至归绥,南至太原都有宫家的连锁店铺,共有六十多座,字号“大成”。如河曲叫“西大成”、获鹿叫“鹿大成”主要经营苏、杭的绸缎,南方的棉布,北方的皮革、羊毛。掌柜、店员、伙计、学徒全是雇用崞县、寿阳、平遥等外地商人经营。宫兆玺十四岁就去河曲“十大成”当财东。清代神池商贾以宫氏家族为最。

东街往北七道街口有宫映月的一所大宅院,仅次于三道街的新院,分前后两进院,中间穿廊房过庭,后院是六间二层楼,下面砖木结构,二楼全木结构,地板也全是木头的,六间无隔墙,很像现在的大会议室。神池第一次放电影就是日伪时期在这里放映的,是无声电影,也是我第一次看电影,因为我家离这里很近,又是十来岁的小娃娃就混进去了。

德合店旧址

这所院的主人,日伪侵占前就逃走,成了一所空院。小时候常和娃娃们去玩耍。在废墟中有时能拣到粉笔、石笔、制钱、铜钱等。一起玩定制钱,扎油锅。年在这里成立了县卫生所,分配来四位医学院毕业的年轻人,所长杨忠诚,医生王德才,贾力贞,还有一个姓王的大夫。药房主管张晋忠。年3医院,年新建中共神池县委会时拆除,只保留了楼房。县医院迁到了上德庙街原上德庙和龙王庙处。

神池另一家商贾就是谷家,和宫家同样是做官经商。据老人们说:光绪十六年(年)神池城关人谷如墉经保和殿殿试,光绪皇帝新赐进士,先后任清朝户部主事、户部员外郎(分管大清银行)、以后几年谷如墉官运亨通,步步青云,历任山西大学堂总监(首任校长)、大清银行库伦(今乌兰巴托)支行总监、陕西省财政监理,陕西省民政长、山西省民政长(省长)、山西省商会会长,谷如墉官运蒸蒸日上,财源滚滚而来。不久,神池城街上出现了“亨义合“、“忠信长”杂货店,“天德当”典当铺,“时和”钱庄是晋西北较大的钱庄,主要股东是谷如墉。

民国年间,谷家后起之秀谷思慎(谷如墉的侄子),留日学生,曾和孙中山共创同盟会,任同盟会经理部负责人,华北同盟会主盟人兼山西同盟会总干事,是阎锡山的入会介绍人,民国众议院议员,月工资大洋二百元。孙中山逝世后,回神池经商,商号有“亨义合”粮店,座落在今供销大楼至药材公司库房之间,大院内有库房三十余间,常存粮食一百余石(一石斤)。财东谷思慎,大掌柜聘用崞县冯巨红,还有“忠信长”杂货店兼营油房、面房、粉房,掌柜崞县人姓王。

民国年间,神池宫家还有宫承函,字养清,(实验小学退休教师宫正之父亲),山西省国民师范毕业,和薄一波、彭真、陶鲁笳是同学,解放前弃官经商,先后在成都、开封、上海经商。

民国二十七年(年)神池的商号如雨后春笋,林立满街,全县有96家,店员人,资本银元五万多,主要字号有:“保和永”粮店,亦称南粮店,“亨义合”为北粮店,“正积长”地址南门口,掌柜寿阳人韩有富。

“德利蔚”,地址二道街麻四院,掌柜崞县人。

“公义亨”,地址三道街口,掌柜寿阳人,姓孟。

“双合号”,地址东三道街,财主井儿上崔三。

“楼饭铺”,地址三道街牌楼东北隅,财主城关人官郁文,主营拉面、月饼、油食、糖墩儿(点心)。

“意诚正”,主营油房、面房、粉房,掌柜寿阳人。

“敬胜吉”,地址三道街路南,财东是贺职人王嘉宾,主营葫油。

“德合店”,地址南关,财主是城关人张高,主营葫油。

“东稍店”,南关供销大楼东,财主是段黃咀人,主营批发货物。

“德合源”地址三道街,财主磁窑沟周伟,主营饭铺,兼营粉房,面磨。

“义成厚”,地址三道街,掌柜崞县人。

“德盛成”,地址耶稣堂,双栏柜,财主是大羊泉人余世昌。

“德庆永”,地址七道街,财主张文俊,主营干货,以油食,粮墩儿出名。

“义和亨”,地址三道街。

“延寿堂”,药铺,坐堂先生是宁武人郑保存,财主本县周氏。

“靳家铜铺”,财主是了子坡村靳守业,主营铜货。

“道生成”,地址三道街口,五间店铺,玻璃门窗,是民国二十三年(年)神池最大洋货店,大掌柜是大沟儿涧村朱茂东,二掌柜是崞县中山泉村杨玉红,三掌柜是城关孟占魁,四掌柜是城关孙富昌。股金一万一千元白洋,十一股合伙经营,主要经营苏、杭绸缎,南方棉布,苏联花花布,年日寇入侵神池前倒闭。

日寇入侵前神池县城有油房三十二座,胡麻资源丰富,粮油集贸市场很繁华,双日开集,市场设在马王庙街,是晋西北的物资集散地(当时莜麦一石市价三、四元白洋,一石等于斤。)神池地处交通要道,是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与崞县、忻州、定襄、原平、代县交易的中心。

据传说,以前神池城内外有庙宇七十多座,因日寇侵略战乱,逐年破损,到年解放前只留下十几座,其中有:

龙王庙,位于旧堡街北的龙王庙街,解放初年房屋齐全,塑像壁画完整,还住着一位看庙老道。医院。

上德庙,位于正街北端,正对南城门。年被日军烧毁。后和龙医院。

作者夫妇、儿子年与父母合影

城隍庙,位于东街北端,上德庙东、城隍庙街北的后街(后圪洞),年其房屋建筑还完好无损,彩梁画柱,颜色鲜艳,塑像完整,壁画清晰,非常靓丽。正中城隍爷威严打坐,哼哈二将和判官站立两边,肃穆森严,啮牙咧咀,张牙舞爪,眼神吓人。正殿内后面有一阴暗通道两米多宽,通向两侧,摆放着很多小的泥塑像,一般人白天也不大敢进去。死了人都要到城隍庙前吹吹打打叫魂。解放后拆除,生产队做了场面。年县政府在这里新盖了家属宿舍。

城隍爷出府,我小的时候见过一次。出府的城隍爷不是正殿那个泥塑像,而是另一个用木材做的,像真人一样身穿大红袍,头戴乌沙帽,脚登黑靴子,坐在桥里,四个人抬着上街转一圈,每到十字路口就停一会儿,随行人们上香、烧纸钱、供奉食品、叩头、最后送回城隍庙。据说每四年头的三月三日出一次,可打那以后我再没见过。

小文庙,位于七道街,玉皇庙街西,乾隆年间,年,进士周文权创立“观华书院”,俗称“杏树院”,后人叫小文庙。年改为小学校。

大文庙(孔庙),位于玉皇庙街西,小文庙北,大小文庙中间隔一条街,绐建于雍正九年(年)占地最多,雍正三年知县张国正建立县学,清代规定建县学必须有孔庙。大文庙正殿非常高大,面宽八间,进深四间,殿高十几米,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殿顶黃、绿、蓝彩色琉璃瓦,板瓦上扣桶瓦,两边鸱吻(兽头)高大雄健,立于正脊两端,梁柱粗壮,斗拱精巧,全部露明彩绘,檐下匾额,墨书题记,八扇立式门窗高大宽敞,建造宏伟,气势壮观。殿前月台正方形,高二米。此大殿解放后做了会场,县、乡、村三级干部会议一般都在这里召开。年将大、小文庙一起改建成中共神池县委会,后面新建了大礼堂(影剧院)。

大寺庙,位于城内西门口,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二年。道光二十四年(年)重修龙泉寺,本名兴华寺。

玉皇庙,位于玉皇庙街北端,路东,我记忆中已经不存在,后修成体育场,广场,新建了座北向南的大舞台。

火神庙,位于旧堡街后,龙王庙西北。

财神庙,位于西四道街,日伪时期是新民学校,校长贾裕修,解放前我在这里上学。

西老爷庙,位于财神庙西,城墙东。

兴华庙,位于东四道街。

马王庙,位于西五道街,也叫马王庙街,庙宇在路北,解放前已破毁,戏台在路南,四柱三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唱戏公演都在这里,其次是南关大老爷庙戏台。晚上唱戏台上照明是麻油灯,后来发展为马灯,汽灯,绝大多数人是站着看戏,只有少数人自带板凳前头坐,男女是不能混在一起的,男东女西用绳子隔开,有个别年青人起哄,把男人推到女人群中,维护秩序的警察要出面干涉。

县城街道分布图

五道爷庙,分东西两座,位置分别在东三道街大城河附近和西三道街十字路口。

东老爷庙,位于七道街路北,原招待所旧址。

娘娘庙,位于七道街(新城街),坐北向南,面对大城河。我就是从这里换来的,母亲生我前已生过五个孩子,都没成活,怀上我后,捏了一个面人,父亲拿到娘娘庙上,偷偷换回了一个男面人,生下我就起名换小子。

观音庙,位于东头道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做过戏台、广场。

大老爷庙(关帝庙),位于大南关路东,南河槽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庙宇完整无损,住有看庙人。正殿在北,六个开间,明柱蛟龙,屋顶黃、绿、兰彩色琉璃瓦,庄严肃穆,富丽堂皇,殿内正面神坛坐着关羽塑像,殿前东面钟楼悬吊着大铁钟,西侧是鼓楼,钟鼓楼均有三丈高。东西两侧各有厢房十几间,院中以牌楼分为前后院,戏台在南,二柱三开,台口向北,宽五、六米,深七、八米,分前后台,戏台东是庙门,歇山顶,双扇木制门。上医院占用后,庙宇被逐年破坏。

宫槐庭法政碑,位于南关“昌明门”外,建于同治六年(年)知县阶三先生,因宫槐庭协力调解“黑头勇”准备“血洗神池”一事而竖碑。三、四尊碑竖在一处,碑头刻制特别华丽,引人注目。年破四旧时被毁。

奎星楼,乾隆十六年(年)补修县城东南隅城墙时,因用水凿井,并在井旁建筑此楼。

南关还有玄天阁,圣母寺.西五道街还有沙石牌楼,小时还能看到痕迹,但被风雨冲涮的破损严重。

县城三道街宫家大院一角

年中共神池县委委员合影

三道街南口牌楼,是神池城里较为美丽的古建筑,四柱三门,一大两小并在一起组成,每根柱有叉柱,矗立在三道街十字街南口,一进南门举目仰望,全木结构的牌楼,非常醒目,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细看斗拱飞檐,结构巧妙,造形精美,门头前后有匾额,(“热心梓里”为歌颂大财商行宫桂南捐资的功德,年重修时,由清末拨贡李捧霄书写。)斗拱梁木有彩绘,气势壮观。久经风雨,毫无变形。是神池城里的一大风景。可惜在文化革命中破四旧被拆除。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东城门里,七道街南北有很大的空地,约占城里面积的五分之一,夏湿地,没有任何建筑,学校组织学生在这里植树,路南已有一片柳树林,路北有时做体育场,年我在这里参加过运动会八百米赛跑。端午节马戏团在这里表演。

旧堡街原广播站,以前是县粮食局,粮食局以前是空地,日伪时期是新民学校的操场,开过运动会,赛马会,操场北是过去刘朴忱的宅院,刘朴忱在民国初年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蒙藏委员会委员,代行委员长职务,兼总务长,天京市长.年3月7日被分裂集团分子杀害,国民党高官送花圈,挽联,蒋介石派飞机空降白凌20匹.该院后被日伪宪兵队占据.解放后做了家属宿舍.

东头道街舞台、广场,位于东头道街南城墙至东三道街,原烈士陵园前,坐南向北建有舞台,台前是广场。端午节在这里唱戏,有时在这里开会,文化革命时在这里开过批斗大会。影剧院门前广场、舞台。位于玉皇庙街,是六、七十年代的主会场,体育场。在县长郭伦的重视支持和带动下,当时的体育运动很活跃,经常开展兰球比赛,当时较医院的卫达林、石丁元,税务局郭增瑞,县政府的李一平、李辛贵、宫万育等。

广场正面新建的舞台,高大宏伟,有神池道情剧团退休艺人居住,看守舞台,早上有学练交谊舞的人们在台上活动。是当时正月十五、五月端午文艺活动的主要场所。

马王庙戏台,是六十年代前文艺活动、唱戏的主要舞台,五道街戏台前广场又是集市贸易中心,粮食市场,柴碳市场,贾二仁(贾绍修)是市场中介人(即牙子)。最早的粮食交易不说重量,是以容器衡量,一般用斗升盘量,一斗等于十升(莜麦一升三斤)。还有榼子,一榼等于半斗。

年东门外,高中前新建了高级的现代体育馆和广场,群众有了锻炼、健身、文娱、体育、集会等活动的良好场所。

过去城外有大、小城河,大城河位于新城街南,三、四、五道街东口,直径约一百多米,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常年有水,雨落水多但不外流,天旱水少但不干涸,供全城人修建用水,夏天青少年有时来耍水,冬天溜冰、玩冰车,也很热闹。

小城河,位于玉皇庙街广场东约二百米处。比大城河小一点,供七道街以北的人们修建用水,也有儿童去玩耍。年前还有水,冬天我儿子下学后常和同学们去滑冰车。

过去神池县城人口很少,城外只有南门外有少数住户,西门外只有1户人家,城内东门内有近3分之1的空地、无人居住。

据传说,古时候坝堰梁到大井滩全是原始森林,神池城最早建筑用的檩、柱、梁、椽等木材,都是在当地采伐的。

大泉眼的传说:坝堰梁半山坡低洼处,有个村庄叫大泉洼,村边有一泉眼,水很旺,神池城有被淹没的危险,后来为了城池安全,用大石磨把泉眼盖住了,这个村因处于半山的洼处,又有大泉眼,就取名大泉洼,离城不到十华里。

大井滩:南城门外百米处有大、小两眼水井所以这片地方叫大井滩。全城人的饮用水都必须从这两眼井里取。井口直径五、六尺,上有木架隔成四个小口,井深一丈五,水深三、四尺。我十二岁时常来这里担水,用水桶,绳子手拔,开始不会拔,小桶放下去浮在水面上不进水,看到大人们摆动绳子,水桶口向下时迅急放入水中,水桶便会全部沉没水中,用绳两手交替往上拉,就可满满吊上一桶水,一担要拔五、六小桶。

东泉子沟:城东南约三百米处东坡下有一小沟叫东泉子沟,沟口有一泉水,水不很旺,但取之不尽,向西北流入南河槽。有时大井人多,轮不上吊水,也来这里担,这里不用绳子吊,直径一米的小坑,弯腰就可用小桶提水,只能一人提。泉水南侧不远处矗立着一座砖塔,高约六米多,据说塔下埋着一位坐化的和尚。

南河槽:位于大井滩南三十至五十米,是常流水,自东向西经西湾、西口子流入朱家川河,水源是老辈子沟(青泉岭)、坝堰梁、大泉洼、东泉子沟的水汇集而来的,下雨时山洪爆发,流量加大,响声特别宏亮,全城人都可听到。

洞儿泉(对儿泉):县城东北约三百多米处有一条沟叫洞儿泉沟,沟里有两个泉眼,长流水,向南流往城北绕城西并入南河槽,水是甜的,可以饮用,农民在地里劳动常以此水解渴。

护城河:北城墙下的护城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可看到明显痕迹,一米多深,三米多宽的壕沟,没有水,而长满了草,南城墙外东半部同样有城壕(护城河)年3月3日日军在这里杀害市民86人。

西海子:位于城西,石堂坡山下,周长近五里,水深三丈,旱不涸,雨不盈,芦枝草,水鸭子。小时曾在这里耍水,找野鸭子蛋,摘蒲棒棒。西海子北边曾做过苗圃,五十年代建有十几间石窑洞,培育各种树苗,以杨柳树为主,还有苹果树,梨树。我院里的杨树、苹果树、梨树就是从这里移植的。西海子曾被政府排水,想改农田,但没有成功,海水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成为神池的自然公园、风景点。水中放的鱼苗已经长大。年和年白天鹅两次降临西海子,观看的人络绎不绝。第一次落下十几只,司法科干部郝承泽用枪打死一只,三、四十斤重,众人吃了天鹅肉。

城外道路纵橫,四通八达,南有通往东、西的大路是走出神池,通往全国及至世界的走廊,宽三、四丈,路两旁柳树成行,直通云霄。

出了东城门,城墙下是官园灌,有浇地用水井。南北一条大路,通往南城外的大路,是北山人走出神池和去南山驮碳的大路。一出东门向东两条大路,一条直通东滩,雾枊(神池的好地)是拉运庄稼的骨干路,路两旁同样是高大繁茂的柳树,另一条是去温岭、窑子上村的大路。

出西门,也是南北一条大路,向西一条大道要翻山,向西翻过石堂坡,通到三山村,铁落洼村,东湖村。向北可去井儿上,段黃咀村,南通城南大路。

石堂坡有两个大坑叫石堂,是历代修建取石头挖下的,有数丈深,几十丈大。小时曾和同学们上石崖缝里找石鸡子蛋。石堂坡延伸到西北叫海子梁坡,半山坡曾有一座小庙,叫“山神庙”,山下就是西海子。

年城关有耕地一万零四百多亩,总产六十万斤,亩产五十八斤。年播种面积八千九百六十亩,总产量一百一十四万多斤,平均亩产一百二十五斤。主要良田有东滩、雾枊地、西湾、马道地、南河槽两岸水浇地,北有小盆地叫盆底庭,其余山坡上的沙梁薄地,如南坡、东坡、沟槽子洼等。北城后半山坡的地叫花园子。

以上是我对故乡的一些回忆,现在的故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好更美了,只是我已离开故乡多年,现在的情况了解甚少,就是以上的回忆也不一定完全准确,若有谬误,敬请指正。

(照片提供:贾巧玲、葛俊武)

作者简介:贾文玉,男,年4月出生,原神池县财政局副局长,现在忻州居住。

文字、图片来源:《桑梓情怀》编委会

文章来源:忻州记忆原创贾文玉转发旨在传播本土历史文化。版权归原作所有,向原作者致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