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是中国的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的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这是年的第二届世界遗产大会,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时的评价。
如今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这个坐落在晋中大地上的旧县城,依然以独树一帜的姿态在北方古城群中熠熠生辉,其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黄墙灰瓦,和精巧玲珑、典雅别致的建筑细节,都纷纷诉说着它的故事。
平遥古城坐落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境内,县境南北平均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为平方千米,据考古学家挖掘出土的文物考证,位于汾河岸边的古平遥城市曾是尧帝的封地,尧即陶唐氏,因此,此地在古时被称为古陶地,这些在《山西通志.建置沿革》有记载:“平遥县,古陶地,帝尧初封于陶,即此”。而后虞舜时属并州,大禹治水后属冀州,西周时属并州,今天的平遥城一般认为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年至前年)为西周大将工厂吉甫驻军而建,明代王道一,清代孙和相纂修《汾州府志》载“旧城最窄,东南两面俱低,周宣王时,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东北,因隘不能容,展筑西北两面”。
在明初为防外族侵扰,始建城墙,洪武两年()大水成灾,冲垮西城墙,次年在旧城墙垣基础上重修扩建,并全面包砖,之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余次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明万历二十三年(),平遥县属汾州府,清康熙二十二年()地震造成城坦坍塌,民居损坏,人畜伤亡,康熙四十二年()康熙西巡路经平遥,知县王绶修四方城楼迎驾,便城池更加壮观,至此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平遥古城格局才基本定型。
平遥古城的主要景点有日升昌票号、平遥城墙和平遥县衙等。
平遥古城内的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是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浦村富商李大全出资与总经理雷履共同创办。总号设于繁华街市的四大街路南,占地面积多平方米。其建造用地紧凑,建筑风格巧夺天功也开创了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而且还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等著称于世,是晋商文化的重要代表。
再来看看平遥县衙,平遥县衙在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占地2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存的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它整个建筑群体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平遥古城有众多历史文物,其实,这一路走来,平遥古城的文物历史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的,年的时候,文庙大成殿,城墙,双林寺,镇国寺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在年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全城被淹,殃及文物。年政府为发展经济,欲拆除城墙进行旧城改造好在由著名古建筑。在古城保护专家大力呼吁下平遥古城得以留存。之后,平遥地方政府转变观念开始重视文化保护工作,年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在平遥城市布局划分为古城保护区和新城发展区之后年,平遥古城基本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成为国内现存的最完整的一座县级古强古城墙,为人们展示了一副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年,在古城南开辟新城区,古城内那一些机关,医院,企业及部分居民陆续迁出,如今整个平遥区划分为新城区和古城区。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廊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物文化特色,这些建筑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及伦理道德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近年来平遥古城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围绕晋商文化,县衙文化,镖局文化,民俗文化的内容开展了主题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平遥古城的影响力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