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山西晋中

治疗白店风用什么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3.html
01:02

简介

晋中,由名可知,位于山西中部,位于太原市东南方向,榆次区西北,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地区。下辖老城榆次区,素有晋商故里之称的平遥县、太谷县和祁县,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的灵石县,地处寿水之阳的寿阳县,为纪念左权将军而得名的左权县,素有“虎头山下多英杰”的称誉的昔阳县,孕育了“牛郎织女”传说的和顺县,有“化石之乡”之称的榆社县,三贤故里介休市。晋中市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晋商的摇篮。

晋中名人

介子推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他因“割股奉君”而名垂青史,由此产生了寒食节与清明节。

重耳落难卫国,介子推割大腿的肉给重耳吃,于危难之中救了重耳。后重耳重返晋国主政,却忘记子推之功,子推便携老母隐居介休绵山。文公后四面烧山逼子推出山,他拒不出山,与老母守志被焚与一棵柳树下。晋文公悲痛不已,遂封子推忌日为寒食节。第二年寒食节次日,文公上山祭祀,发现被焚柳树复活,睹物思人,定次日为清明节。

孟母相传姓仉氏,战国时晋国(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东西仉村)人。她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佳话,受到了世人的尊崇,并于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且位居“贤良三母”之首。

晋中美景

榆次老城榆次是山西古老的城市之一,位于省城太原南部,有并南重镇之称。榆次老城是榆次的标志性建筑。关于榆次老城有两个传说,一个是“榆石亭”,另一个则是“思凤楼”。

榆石亭讲述的是“美丽的石头会说话”的传说。传闻,晋平公二十四年,榆次属晋国管辖,传说一块石头说了话,晋平公听说后,就问师旷,师旷回答说:“石头自然不会说话,可能是某些心声借助石头来传达。”也借此劝告晋平公要善待百姓,否则百姓就会依托石头来传达怨恨,这就十分悲哀了。后来韦应物,李颜以及胡豹都写有相关诗文论及此事。

思凤楼讲述的是咸宁二年六月,成群的大鸟聚集在榆次的故事。当时,人们传言大鸟即凤凰,这种现象是荀公执政清廉所带来的吉兆。后来,榆次县南还有“荀政乡”之名,借此来表示百姓对荀藐政绩的怀念。

太谷大佛山琉璃塔传说太谷大佛山文光塔始建于明朝洪武年,清朝咸丰年间由于年久失修,风电侵蚀,舍利塔不再流光溢彩。当时寺内方丈想要重修琉璃塔,他想到了庄里有一个著名的富户郭家,他就去找郭家的掌门商议此事,然后郭家长们立马就同意了。没过几天就开始准备重修。但是开工没几天就遇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由于后山道路特别窄,并且坡陡,拐弯比较多路面还坑洼不平,马车载着琉璃砖一路颠簸上山顶,车上的琉璃砖就全部变成了烂砖头。但是如果用人力的人力搬砖的话由于每个人只能搬一块,效率太低。

这时,一个放羊工向郭家掌门人提出一个办法。他提出用羊把琉璃砖驼到山顶,他说用我一只羊可以驼两块砖,而且还可以保证,嗯不会被打碎,因为以前羊经常驮着顽童在山上玩,满山跑。国家掌门人想了想,觉得此法可行。然后第二天就出现了一个奇景,一群羊驼着五彩斑斓的玻璃砖就像一朵朵大云飘向山顶,人们都说这是神羊下凡。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琉璃砖就全部被杨驼到了山顶,半年后,崭新的琉璃塔就建成了。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保留完整的中国古代历史名城。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千米,至今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现存的六大寺庙、县衙和市楼均为洪武三年扩建的原状。值得一提的是,古城现仍有处传统民居和多条大街小巷。

平遥女儿墙平遥古城城墙两边各有一道短堵,这道短堵就叫做女儿墙。为什么叫做女儿墙呢?它的后面有一段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先前城墙上并没有这道短堵。有一个老汉在修城墙的工程了做工,他的孙女每天都跟着他,在城墙上玩耍。有一天,一个修城墙的人筋疲力尽的坐在城墙边,由于他太累了,就睡着了,摇摇晃晃的马上就要掉到城下了,幸好这个小姑娘看到了笑,一下拉住他,但是小姑娘的力气太小了,这个人虽然没掉下去,小姑娘却翻下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小姑娘,就修筑了这女儿墙。

左权祝融庙山西省左权县境内的火神山,依山势起伏铺就的台阶,通往一座气势雄浑的大殿,殿内一尊高3.3米的汉白玉雕像,以利剑护身,威严肃穆,他就是被左权人尊为先祖的祝融。在中国上古神话中,祝融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因司火而被后世尊称为火神,所以,祝融庙也被称为“火神庙”。这座庙宇中隐含着关于左权县最为古老的传说。北宋《元丰九域志》中记载:辽阳城乃颛顼之子祝融所建。

左权麻田虎头山相传,当年愚公移山感动了天神。于是特派神将二郎前往搬山,与二郎同行的还有他那心爱的哮天犬,陪伴二郎移山时,经过麻田的时候,哮天犬感到口渴,于是就喝了经过麻田村的清漳河的水。这一喝,它就再也不愿意和二郎神回天宫了,二郎神无奈,只好让心爱之物留于人间。哮天犬日夜看护并饮用清漳河河水,死后便成了今日的虎头山。

来到虎头山,先上的是虎口,原来是一个岩洞,这个洞原来是一个羊圈,过去放羊人特别愿意把羊关在这里,成语“羊入虎口”大概就出自这里。当地的人们说,因为关在这里的羊从来都没有被其他动物吃过。传说,有一个放羊娃,过去给地主放羊,地主特别坏,快到年关了,他不想给放羊娃工钱,便在年关前的一个晚上,悄悄来到关羊的虎口,他想偷十几只羊来嫁祸给放羊娃。没想到,等他来到这里时,看到一只似虎似狗的动物站在洞口,对他说:“你是一只披着人皮的狼,想来到这里偷羊,有我‘哮天’在,你休想成功。”这么一说,把那地主吓得连滚带爬地回到家里,大病了几天,经过家里人的左看右照,命是保住了,但是人却疯啦,整天披着羊皮,嘴里不断说:“我不是披着羊皮的狼,我是披着羊皮的人,不信,你看。”

和顺云龙山

云龙山是全国有名的避暑圣地,尤其在夏季山里气温较低,凉爽宜人,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传说,南宋刘裕曾经在彭城设幕府,多次登上云龙山,见山顶有云中之龙在盘旋,大喜。后来刘裕践祚登上帝位,为真龙天子,因此把此山命名为云龙山。

晋中美食

平遥牛肉

它是中国美食文化的经典传承,它曾为慈禧太后时期的皇宫贡品。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和各道工序都十分严谨细致,所以加工完成的牛肉肉质鲜美,可口美味。而平遥牛肉也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

太谷饼太谷县传统名吃,在清代就已有他的足迹,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太谷饼的产生和盛行都与明清太谷商业经济的发展有直接关系。相传在明末清初,太谷县城东南的沟子村有一个富家太太,这个富家太太喜欢在夜里吃饼子,于是佣人们就从城里给他买回来好多种饼子,可是,她不是嫌油腻难吃,便是嫌干硬难嚼,嫌这嫌那,这可让他家的佣人急得团团转。某一天,消息传到县城一家烧饼铺里,掌柜的觉得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于是特地让铺子里的老师傅设计出了一种甜饼,这种甜饼便是太谷饼。那富家太太尝过之后对太谷饼评价颇高,从此太谷饼便代代相传。太谷饼的魅力之一是即使存放一个月后,它的色、香、味也不会改变。所以也便于人们储存起来慢慢享用。而且蒋介石的大姐夫孔祥熙也是山西晋中太谷县人,有一次蒋介石去太谷探亲看望孔祥熙时,孔祥熙便向他介绍了太谷饼,蒋介石更是对此饼赞不绝口。而太谷饼也和平遥牛肉一样,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

猫耳朵晋中地区的传统面食,历史悠久,俗称“捻疙瘩”,蒸煮炒皆可食用。

晋中油糕传统美食,油炸制而成,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当地风俗习惯于家中孩子生日时炸油糕吃,因为“吃油糕,可以长高”。

昔阳吊炉小烧饼昔阳传统食品,产生于金元时期,有八百余年历史,同太谷饼一样易消化、易保存,且可烘干食用,味道甚佳。

甜荞面凉粉传统面食,夏季的风味凉面之一,清凉适口,某些地区习惯于端午节食用凉粉,搭配着小菜一起,清爽可口。

太谷熏鸽太谷县传统名菜,色泽金红、熏香味浓、入口醇香,已有近年的历史,太古熏鸽始创于清代,盛名远播。

晋中民俗

晋商社火晋商社火是山西省博大精深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它是由传统的祭祀土地神和元宵节的文艺活动演变而来的。每年元宵节,在街头便会有晋中下设的11个县区为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有榆次的威风锣鼓、开发区的老虎表演、左权小花戏、榆社霸王鞭、太谷高跷、寿阳挪舞等表演。其中最为津津乐道地便是榆社霸王鞭。相传,楚汉相争之际,项羽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座城池,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竞舞,将士们也纷纷效仿表达激动喜悦的心情。而当时作战,又驻营于榆社,“霸王鞭”由此得名。现如今,早已演化为集舞蹈、武术、体育于一身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左权民歌左权民歌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民歌音乐,唱词极具韵味,节奏清丽明朗,地方特色鲜明,独树一帜,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早在宋元时期,已经被广泛传唱,家家弦诵,其种类自成体系,“大腔”、“小调”、“杂曲”三大类别交相辉映。大腔属于套曲民歌,代表作有《奇怪》、《大小姐下绣楼》等。小调是左权民歌的主体部分,是民歌曲调的俗称,小调的曲调简短,唱词极为丰富。如反映日常生活的《洗衣裳》;歌唱历史人物的《禁洋烟》;反应爱情的《桃花红杏花白》;杂曲又称山歌,其代表作主要有《笨呆呆》。

作者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班晋中小组。

小组成员:宋慧玉皇甫晓宇李嘉欣陈晓丽曹雪妍王腊梅刘靖刘晋煊李处珍赵思雨张慧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