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瑰宝,享誉世界
走进平遥古城内,所见除了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和晋商文化外,最吸引游客眼球的,当属陈设展出在大大小小商铺中的各式纹样、做工精美的工艺品——推光漆器。
漆器,指的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而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等,是我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作品之一。
我国古代有四大名漆器,分别是福州脱胎漆器、扬州漆器、平遥推光漆器和成都漆器。
在晋中,有一俗语可谓家喻户晓:“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古城三件宝中,漆器列之为首。
《平遥县志》记载,推光漆器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它以手掌推光、描金彩绘、三金三彩、堆鼓罩漆技艺著称,其“髹饰”技艺于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城里的流光溢彩,深藏功与名
余年前帝尧时代的白马彤车揭开了平遥漆器新的一页。
从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汉代五页人物故事彩绘屏风“中就可以看出,在战国、两汉时期平遥漆器彩绘已初具较高的水准,明清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城内漆器作坊达到17家,并随着平遥晋商的脚步走遍大江南北。
漆器发展至今,历经几代岁月变迁,仍能坚守并不断创新发展,这项传统手工艺背后的”匠人们”功不可没。
平遥推光漆器素以制作工序繁琐、复杂著称,其制作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五道工序。
单是其中一项漆工环节的工序相当磨炼手艺,光是刮灰就需要五到六次,而且每次都必须等刮上去的灰干透,才能进行下一次刮灰。
推光是平遥漆器技艺的最大特色。一件漆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推光”。这道程序就是用砂纸、木炭、头发、砖灰、麻油等逐次推光,直至漆面光洁如镜。
百里千刀一两漆,兼具欣赏与收藏价值
在过去推广漆器为贵族豪门专属,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它的原材料选取上,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大漆,用来做涂料不仅环保,也耐潮、耐高温、耐腐蚀。
但也正因人工割漆成本高,产量极其有限,又要经过特殊炼制才能使用,用民间流传的一句话:“百里千刀一两漆”,最终的成品多为炼制过的大漆髹饰木器家具和精致器皿,同时在上面绘饰出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等。
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为漆器中之精品。
远观上去光亮如镜,既有装饰效果,又有实用功能,并且有耐高温、耐酸碱、耐老化等特点,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因而将推光漆器作为手信送于他人,十分具有品味和心意!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