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围绕六大战略定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要体现山西担当。强力推进汾河保护,持续推动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再现汾河晚渡美景。
《规划》范围:黄河干支流流经的县级行政区,包括太原、吕梁、晋城、临汾、运城全域,以及晋中、阳泉等市的部分地区,共11市86县(市、区)。国土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年人口.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3.1%、72.7%和76%。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省确定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引领区、华北地区重要绿色生态屏障、黄土高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黄河流域治水节水示范带、内陆开放合作新高地、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等六大战略定位。
推动水量丰起来
实施汾河生态补水。加快推进“五水济汾”,保障汾河水量。加快万家寨引黄全能力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增强生态补水能力,恢复汾河生态功能。实施汾河生态补水,科学合理调度汾河水资源,做好全流域补水日调度。保障汾河一坝、汾河二坝、王庄桥南断面、上平望断面、入黄口庙前村断面维持一定的生态流量。
实施岩溶大泉保护工程。继续推进晋祠泉、兰村泉、古堆泉等复流工程,通过关井压采、水源置换,进一步对泉域范围内采矿企业实施禁采、限采,进一步健全地下水位监测网络,年岩溶大泉地下水水位总体下降趋势得到有效减缓,力争晋祠泉水年前复流。
加强汾河水源涵养功能。实施汾河上游干支流水系综合整治,实现以涵养林建设、河湖生态整治修复等措施,恢复汾河健康的生态循环系统。对汾河水库大坝坝轴线上游库区进行清淤,增大有效库容,更好地发挥汾河水库综合效益。
促进水质好起来
我省加大汾河污染治理力度。把汾河流域污染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促进汾河水质明显改善。重点加强汾河流域国考地表水断面监测,按照“一断面一方案”,实施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规治理。加快雨污分流设施、污水处理等提标提效工程建设,确保入汾水质达标。加强流域内工业企业、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根除汾干支流、入黄支流河堤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等。强化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快速消除污染,保障断面水质达标。
优化汾河生物群落系统。在水质稳定改善、生态基流有保障的河段,投放、培育本地鱼苗,河底种植水生草本植物,推动河流生态系统重建。探索开展生态系统监测,把部分水栖鸟类、水生植物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重要评价指标,列入生态监测范围,提升河流生物多样性水平。
拓宽汾河生态空间。加快实施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工程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加强河流堤外缓冲隔离防护林带建设,留足河道、湖泊和滨河带保护范围,有序推进还林、还草、还湿、还滩。持续实施荒山造林、灌木林改造、沿汾村庄绿化等干支流两岸边山绿化工程,在汾河及入黄主要支流沿岸堤外50米、其他支流堤外30米范围内植树种草增绿,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改善断面水质,保护河流生态空间。
实现风光美起来
汾河上游打造自然风光带。以汾河干流为轴线,打造自然风光带,重点建设四个景观区。以宁武县东寨镇为中心,融合芦芽山、雷鸣寺、万年冰洞等自然景观资源,打造人景互动的生态景观区;以汾河自然湿地和花果采摘为主,在静乐县、娄烦县段打造山水自然游综合区;在汾河水库坝下至古交市周家山一带打造乡村旅游综合区;在汾河二库库区打造水库、峡谷探险等旅游综合区。
汾河中游打造城乡景观带。以汾河干流绿色廊道为主要载体,融合太原都市群人文景观资源,打造“河润三晋、城景交融”的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乡景观带,形成“六大核心、绿廊贯通、文旅为脉、城景交融”的中游民俗文化核心景观。打造四个文化主题段落:以太原都市水岸和汾河公园、汾河二坝景区为主要景观,在太原市城区以及清徐县境内汾河干流,凸显河岸都市景观,打造都市胜景区;在祁县、文水县、平遥县、孝义市、介休市境内汾河干流示范区,打造晋中璀璨文脉区;推进百里潇河生态产业区生态修复,打造集自然生态修复、产业创新触媒、三晋文化展示、滨水宜居生活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景观带;以秋晴生态湿地公园、古堡湿地公园以及霍州河湾公园为主要景观,在灵石县及霍州市境内汾河干流,凸显灵霍峡谷内山峡及湿地风光,打造山川如画区。
汾河下游打造滨河田园风光带。以汾河干流为主线,融合根祖文化和农耕文化,打造以“华夏脉络、根祖传承、现代农耕、魅力故地”为主题的滨河田园风光带。重点建设洪洞根祖文化湿地公园、临汾尧文化公园等水文化景观节点。
记者何宝国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