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鎮國寺
彌足珍貴的五代彩塑
来源:緣圓敦煌
镇国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寺院最早创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镇国寺,原名京城寺,到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年)被“镇国寺”所取代。明、清时,寺庙倾颓,清代嘉庆二十年(公元年),才重修万佛殿,重修后的殿宇,仍保持了原来的风格。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精美、壮丽.不仅具有佛教的特征,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是中华文化宝藏的一部分。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前院建山门天王殿和左右钟鼓二楼,正中为大殿三间亦称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各为五间,中建三佛殿。
平遥镇国寺各殿皆有塑像,其中万佛殿内塑像最为珍贵,是五代北汉天会年间建殿时的作品。万佛殿内佛坛宽大,长宽为6.09米见方,高55厘米,沿边用青砖叠砌而成,约占全殿面积一半。坛上正中设束腰须弥座,释迦佛趺坐其上,全殿共有塑像十四尊。其中除三尊(观音、善财、龙女)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外,其余皆为五代原作,佛坛式样,塑像配置均与五台山唐代建的地禅寺大殿同略同。
释迦牟尼像造型高大,结跏坐式,手势作禅宗拈花印,佛相端庄慈祥,旁边紧依主像的是迦叶和阿难尊者。传说迦叶从小出家,一生勤勉求进、苦修一世,所以被塑造成了一位饱经风霜、含辛茹苦的老人形象。阿难则显得年富力强,身着僧衣,体态优雅,显得聪颖、慈善。旁边还有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等塑像。
再往前面四尊为两菩萨和两供养菩萨,菩萨为坐像,贵妇人形象,面额丰满,文雅娴静。两边站立的供养菩萨,神态随意自然,体态丰满,塑造手法有明显的唐代特征。菩萨前的两天王,手执兵器、身穿盔甲、蹙眉怒视、威武雄健,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
最前的两供养童子,一副天真善良的农家少男少女形象,一尊肃穆祈祷,另一尊四处张望,一动一静,形神各异。
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塑像的风韵。
五代是割据战乱的时期,从那时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全国仅有几座,彩塑作品更为罕见,除敦煌莫高窟中有少量五代彩塑外,镇国寺万佛殿内的彩塑,是全国寺观庙堂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五代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所处的历史时代至为重要,对于研究我国雕塑发展史,认识唐、宋两代雕塑演变过程,提供了极为可贵的资料。
万佛殿殿内倒座观音,童子完好,龙女残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油彩。
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喻意着风、调、雨、顺。
后殿观音殿内塑像群。
土地殿内,土地爷正中坐,金童玉女分立两侧,手捧印玺和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