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任兰州文理驻校专家已经五年了

我任兰州文理驻校专家已经五年了

陈玉福

菊蕊绽香、雁阵排空,年的金秋如期而至。时间真是不经过啊!蓦然回首,已经是我来到兰州文理学院任教的第五个年头了。而我到校的这一天,不但是中秋节,而且还是兰州文理学院建校71周年。此时此刻,我站在兰州文理的广场上,心潮彭拜,思绪万千。

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闫晓辉先生主持典礼

印象中陇上大学的样子几乎都是差不多的容貌,包括我当年到北京定居之前任过教的兰州大学、兰州商学院等大学。五年前初次踏进兰州文理的校园,扑面而来的就是恢弘的教学楼群体,巍峨的建筑需要仰视才能尽观全貌,熙熙攘攘的学子来往川流,他们飞扬的笑脸与这所学校一样,跃动着浓浓的一种叫做青春的气息。这份朝气像极了麦田里秧苗拔节的自信,黄河滩上浪花拍岸的饱满,以及西北大地间绵延群山的沉稳,正是我半生客旅他乡却梦魂萦绕不曾相忘的熟悉的味道。就是这一天,我认识了兰州文理学院新闻学院的书记和兰州文理学院的校长。一个是青年新秀,把一个刚刚创办不久的新闻传媒学院办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一个是教坛老将,且办学青春不老,好多理念我敢说,别说是甘肃兰州了,就是首都北京,也是最超强的。

兰州文理学院党委书记闫晓辉先生在庆典仪式上

那一天,我和年轻的书记,还有年逾花甲且心态无比年轻的校长一见如故,尤其是校长的教育理念,让我这个在北京定居了十年之久的游子激动万分。校长说,你来吧,来给我们的学子们讲讲影视文学创作和实践,我们给你提供一切培养编剧的条件。校长告诉我,只要我愿意,他给我办理一切调动手续,给我在学院里安排住房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更让我感动的是,校长说,你来了,我们可以把中文系的戏剧文学专业改名为“陈玉福编剧专业”,你就是这个专业的系主任,也是我们学院这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更是未来兰州文理学院影视文学创作研究所的常务副所长(所长由校领导兼任)。因为投缘,这天,我和校长还有新闻传媒学院的书记在学院旁边一个文化茶屋里谈了一个晚上。我们谈兰州文理的发展,谈未来影视文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等。

兰州文理学院院长郑伟强先生

说到影视文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话题,校长说,这十年你在北京一直搞影视文学创作,且成绩显著。你根据自己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本《建军大业》获得了国家级大奖,《女人的抗战》等电视剧不但上了中央电视台,而且收视率还非常高。所以,这个问题,你最有发言权。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我因为心情好,就把我的想法一股脑儿的谈了出来。

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陈玉福在演讲席上

我说,年,一部《文房四宝》的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安徽省宣城市因此名扬天下。第二年,宣城市举办了“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游客纷至沓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使宣城市的旅游文化经济成了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目前,该节会已成为宣城乃至中国文化旅游节会的著名品牌。十几年来,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荣膺“美丽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文化艺术节”等无数个国家级称号。宣城市举办的“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首次成功搭建了区域联动的共享节会平台,打造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影视文化、品牌”四大盛会,扩大了宣城对外宣传,提升了宣城的美誉度与知名度,打响了“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城市品牌,进一步发挥了“中国文房四宝之城”的品牌效应。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再比如山西省的“平遥古城”和祁县的乔家大院,就因为一部影视剧《乔家大院》而成为旅游胜地。这里的四季均是旅游旺季,旅游文化产业不但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也造就了晋商文化热,使周边地区的游客人数倍增、门票大涨,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这是城市旅游业与影视完美联姻的范例。

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陈玉福长篇小说《建军大业》研讨会

听到这里,校长和传媒学院书记拍手叫好,我接着说,在我工作过的金昌市,就有现成的例子。年,我为金昌市文化馆和边洼里民俗文化酒店做了一部微电影《情满边洼里》,使名不见经传的金昌市边洼里民俗文化酒店一跃成为了外地游客青睐和金昌市指定的旅游文化接待酒店。这是很小的例子,接下来我举一个大的例子,年“八一”建军节期间,由金昌市委市政府与中央电视台、解放军东部战区工作部和北京文源影视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建军大业》,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片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在业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也使金昌市这个以镍都闻名的城市锦上添花。这部电视剧先后获得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等五项国家级大奖。《热血军旗》的播出及获奖报道,极大地宣传了金昌,提升了金昌在全国的知名度。

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陈玉福带领学生到八步沙林场采访

校长接上说,用影视手段推进旅游文化发展和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例子还有没有,今天晚上你不要吝啬,多谈一谈。我接上说,

广西大新县因为影视剧《花千骨》的拍摄地——大新明仕田园,一下子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和游客。大新县地处广西西南边陲,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明仕田园距大新县县城53公里,整个风景区山清水秀、风光俊朗清逸,是桂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为电视剧《花千骨》的热播,广西大新县“火”了一把。电视剧热播后,许多剧组纷纷来到大新取景、拍摄,带动了大新本地的影视产业发展。在我们甘肃,就有一个和大新县明仕田园差不多一样地方。校长问在哪里?我说在永昌县的毛卜喇村,这里不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石蛋地貌,而且民间还流传着马超智破“九曲黄河灯阵”的故事。毛卜喇村位于永昌县城西北20公里处,南靠国道线,东临圣容寺,建村逾两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不少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如,素有万象石林之称的大小车辘沟、面积达万亩的花草滩珍珠林海、有重大历史和科学价值的大泉映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昌“卍”字灯和保存较为完好的古长城等。年以来,永昌县在做好毛卜喇民俗文化村、大小车辘沟景区栈桥及其公路建设基础上,以马超智破“九曲黄河灯阵”的故事为历史背景,拟筹拍电影,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影视基地,借助影视手段发展文化旅游,推进全市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大繁荣。

兰州文理学院原校长王建华先生和陈玉福教授在驻校专家仪式上

校长是个有心人,他不但听得认真,而且记录的也认真。因为讨论热烈,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凌晨。

兰州文理学院原校长王建华先生和陈玉福教授在驻校专家仪式上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调进兰州文理,却成了兰州文理的驻校专家、文学教授。这一转眼就五年时间了。在这五年里,我无数次的站在学校广场上,除了散步,思考问题外,我在工作中、生活中出现什么难题,都会来这里寻求答案。

今天,我又站在了学校广场上,中秋节晚上的金城天空盈净清澈,蓝得深邃通透,放眼两山苍翠毓秀,耳边黄河涛声日夜歌唱,这座崭新而又深沉的学府集山水之灵气、续薪火之传承,稳稳地屹立于黄河之滨、两山之间,为城市的烟火凡俗凭添了些许书香气息,也为陇原大地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教育的兴盛,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梦想和园丁的汗水。

过街天桥那头是北校区,似乎秋天对这里都格外优容,花树纷繁、绿草如织依然定格于春深不知处,而腋下夹着书本、脚步从容不迫的师生们,显然是得到了黄河母亲的充分滋养,仅仅一墙之隔便与校外红尘中人群的形色仓皇迥然不同。这种感觉太过亲切,也太过明了,正是喧嚣里难得的清静,也只有在纯真的学府中才特别具有的恬淡惬意。能够让人沉醉其中通体舒泰,放飞心情自由呼吸的地方,殊难一遇。

兰州文理位于金城东北部,雁滩的偏北地段。根据文史记载,这里曾经是黄河水流冲积而成的滩地,是城市之肺,三面环水、长满芦荻,每年大雁南迁和春来北归的长途迁徙过程中,经常选择在这里歇脚,长此以往便得名雁滩了。平沙落雁,想象一下就有空灵疏淡的雅致在里头,难怪能有如此得天独厚的一份宁静令人陶醉,更令人神往。当地的老人告诉我,他们小的时候,他们的父辈经常驾船到雁滩深处的芦苇荡里掏鸟蛋,一掏就是一大筐。这时候我们才明白,当年的兰州人为什么会把雁滩称之为“城市之肺”了。

许是得了大雁的精神吧!学院校门的正前方广场上就置有大雁展翅腾空的雕塑,一飞冲天引吭高歌的劲头,诠释的是大雁志存高远、勇往直前的高洁品质,将不屈奋进阐述得生动丰满而又淋漓尽致。在很多书籍和文献中,人们都习惯于借大雁来寄托离思愁绪,总是人为地给它加诸了悲伤无奈的标签,可是却忽略了大雁还有的另一个别称——“征鸿”。征者,顾名思义就有沙场秋点兵的豪迈壮阔,而鸿之含义浩大高邈,领军者的霸气不容忽视。因此,在诸多的诗歌文章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总觉得,只有洒脱如李太白这样的胸襟,才能真正理解大雁“捡尽寒枝不肯栖”的高傲,和本自高洁却被曲解的无奈。

来到兰州文理,在看到大雁雕塑的第一眼,我便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往终是找到了用来安放的地方。在这座雕塑前伫立良久,心神仿佛亦随征鸿展翅高飞,挣脱束缚搏击风流注定是充满险阻的,但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升华?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喜欢挑战,并乐于踏平坎坷的人,平凡中的庸庸碌碌,与奋斗中的实至名归,我更倾向于后者。而这难道不是这方雕塑的含义?不是这所学府的终极理想?我窃以为,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人生都应该具备大雁的精神品质。如果我的想法与之相契,那选择这里无疑便是正确的。

不存在侥幸!事实证明,我六年前从北京回来选择兰州文理的眼光绝然没有一丝轻率。几年来,兰州文理犹如一支默默绽放幽香的百合,不经意间乍然吐蕊就艳惊四座令人侧目。她在展示自身风华的同时,一次次向我证明她的潜力巨大、未来可期,也向世人展露出独属于她的光彩,成为黄河之滨耀目的存在。

与那些百年名校不同,兰州文理几经变迁,砥砺至今的或许也有着岁月的沉淀,但更多的坚持却是因为几代文理人大雁一般的锐意进取和不懈奋斗。

选择了来这里不得不承认,其中有离家近一些的缘故,我甚至不用驾车,步行五十分钟就可以走一个来回,还顺带锻炼了身体。但是,最终决定我要应聘为文理学院驻校专家的决定因素,还是源于学院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兰州文理的办学定位与专业设置独具特色,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很明确,必须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重点打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影视文学、文创艺术、旅游管理、新闻传媒专业集群。正是因为这所大学办学宗旨鲜明,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旅游强省建设的决心和策略,我才能有幸与兰州文理结缘,以一个作家、编剧的身份成为学校驻校专家,才能走进“雁苑大讲堂”,光荣的成为学校的一份子并为其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71岁,对于一个人而言已是黄昏暮年,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却是风华正茂青春葱茏的黄金时代。经过一甲子又十年的沉淀,兰州文理具有了厚积薄发的蓬勃生命力,她张开热情的怀抱,接纳莘莘学子前来汲取学养,以知识为刀、德育为凿,雕琢了无数高素质人才,送他们走向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成为甘肃地方文化与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研究和传承传播平台,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智库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成为陇原大地上办学能力和教育实力同等且特立独行的高等学府。

兰州文理始建于年,她的前身是甘肃教育学院和甘肃联合大学,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兰州文理学院。同时确立了“将学校办成重在培养文化、旅游、传媒、艺术等文化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实行“以文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着力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为我省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校园东侧有一尊已故著名教育家辛安亭先生的雕像,他是兰州文理学院前身甘肃教育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兼党委书记。这位先生也是首先确立“从当地实际出发办出学校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理念,按照“系统学习、重点讲授,缺啥补啥,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学院办得生机勃勃富有特色,为兰州文理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在兰州文理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兰州文理建校71周年,许多优秀的校友重回校园不免都要去瞻仰一下老校长的遗像,喟叹一番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记忆里装填进一份新的自豪和欢乐。他们中有的人同样选择了成为一名教师,是最能深刻理解校园情结的一个群体,也只有站在讲台上的人最能阐述诲人不倦是为了什么?“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须堂前更种花。”传道,授业,解惑,这本就是职业赋予教师的使命,不是么?

得闲时节,每每徜徉校园总爱去的地方有三个,除了辛安亭先生的像前,和征鸿展翅处,剩下就是连接南北校区的过街天桥了。最喜爱的尤以霓虹初上时分,站在天桥上俯瞰金城夜景。说俯瞰许是有些不够高度,也不够深度,应该理解为欣赏更诗情画意一些。圆圆的月亮挂在树梢尖,低得仿佛触手可及,脚下的车潮如夜萤流光,比白日里多了一些迷幻温柔,宁馨的校园与不知疲倦的黄河,构成了金城的静与动、新生与久远、现实与未来,用诗意的语言讲述着薪火相传的故事。

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风景,金城夜景并不是最炫目的,但毫无疑问却是最不觉得生疏的;站过许多的讲台,教授过无数的学生,兰州文理并不是最突出的,但没有理由却是最感到亲切的。同饮一河水,共眼一片天,听得懂彼此方言,说不尽童年经历的,叫做老乡,而这份亲近无关身份、无关时光,忘年相交的唯有师生之间,唯有家乡的校园里才找得到。而这里叫做兰州文理学院,她满足了一只归鸿的所有期待。

走出半生,归来依旧少年。值得被纪念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态。之于教师这个行业,很多人也许更愿意享受稳定和按部就班,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人最终的理想制高点,尤其是对于满怀梦想的人而言,永不止步才能抵挡一成不变导致的颓废,没有奋斗和不愿尝试挑战终究是不够圆满的人生。

荣耀的站在兰州文理学院校内广场,我欣喜于和这所学府同样年轻,更为庆幸还有一群心怀梦想、不畏艰险的同伴在身边,我们已经做好准备蓄力展翅,愿为春暖花开而再一次直面风雨。且看那一树桃李,满园芬芳……

(作者系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