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分节气的古城柳绿如云,桃吐丹霞。人们佩戴口罩,走出户外尽情地享受着无限春光。
年3月25日,沉寂两个月的平遥古城重新开启城门,迎接八方游客。近日,古城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人们佩戴口罩漫步古城,享受春光。
有人说,一座古城就是一本厚重的古书。我认为言之有理。这本厚重的古书,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在临风开卷的时候,让身处其间的人们浑然置身在历史的瞬间,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和必然。
春节前夕,正当热情好客的平遥人准备将装扮好的古城呈现给世界人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让这座古城蒙上了一层阴影,偌大的一座古城変得安静。
平遥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我从现实中走进平遥的历史。平遥之遥对我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距离。
看到地面上保留着当年深深的车辙印,可以感受得到古城当年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当年平遥城内商贸云集,曾经的繁华不可胜数。
一街一巷,镌刻着历史,一砖一瓦,雕刻着文化。时隔不久,再遇古城,闲适的生活气息依旧。平遥古城的厚重感,厚重在其古老的建筑上。城墙、民居、文庙及衙门等等古建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们拾级而上,爬上了古城墙,凭栏远眺,顿觉心旷神怡,豁然开朗。
人们赞誉说:华夏五千年,平遥第一城。平遥古城获此盛誉,除其悠久的历史和精美的建筑外,还主要得益于这里是中国古代金融控制中心。
我们有幸能亲眼目睹今天的平遥古城,不得不感谢一个人,同济大学的阮仪三教授。是他,在八十年代,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时候,奋力奔走呼号,才从改革的大刀下救下了这座古城。我们也才有几会漫游在历经了数百年沧桑的石板路上,去寻找先人生活留下的印记。
平遥,给世界带去了她光彩夺目的诱人魅力和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世界,开始眺望平遥,眺望山西。平遥古城是历经了无数的风雨,然又得以幸存的历史印记。如果想和古人来个邂逅,就到平遥去吧。
平遥古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进入景区的游客须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保持1.5米以上间距,未戴口罩和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游客谢绝进入景区。疫情防控期间,境外及中、高风险区域来平游客,抵平后,在指定地点隔离14天后方可进入景区。此外,根据防控要求,景区实行城门管控,景区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承载量达到要求峰值,景区发布限流公告,停售当日门票。
行走在厚重的城墙上,我感觉脚下的青砖承担了太多太多,防御敌人的垛口如今站满了慕名造访的男男女女,带来了喧嚣与噪杂。也许平遥已经习惯于面对摄影师的闪光灯和游客的评头论足。
很多人说平遥,一个神话般的古城。去过之后,还可以再去,再再去。古城的风貌依然,但街上的风景是流动的、变化的。第二次去平遥,在大家歇息之后,我特意单独出来,慢悠悠地在古城的街道上漫步。
明清一条街基本保持了明清风格。街面不宽,但路旁店铺林立,房屋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屋子,人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平遥城是多么繁华,铺面林立,结构井然有序,与平遥商人精明强干的美誉交相辉映。
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古民宅,荟集一城,构成壮观的古文物建筑群。古城之中,每一条街道都是相通的,每一条街都也似乎是相同的。
历史在这里浓缩,认知和延续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由此散发出底蕴彩最为醇厚。平遥的每一条蜿蜒的街道,都渗透着沉稳;每一块斑驳的青砖,都浸渗着古朴。让置身其中的生灵,撕开灵魂隔着平遥与历史相望。
历史的车轮,并没有滚滚向前,在这里它停滞不前,就好像要让世人记住历史,不要忘怀过去。平遥古城犹如一本历史书,层层古砖就像是一页页的纸张一般,写满了历史的点点滴滴,也写满了人世沧桑。
平遥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挑、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
有人说平遥,以一副精美的画卷把晋商的精神和晋商文化传播久远。行走在古城街道,仿佛站在历史的门坎,明清的气息沿着古城墙上蜿蜒的斑驳走近。仿佛受到某种信念的指使,我凝视着她,不得不把敏感的内心裸露。总感觉这里不属于我,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犹如当年“日升昌”票号的辉煌,终究会被历史的浮尘淹没。
风雨过后,古城屹然。如今的平遥古城,各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等服务单位正在以最高的标准、最实的措施、最严的要求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漫步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古城街道上,感叹这座历经沧桑、几经变迁的古代县城能呈现在现代人的眼前是多么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