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汉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
平遥城墙总周长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年7月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晋中市平遥县(东经.19°,北纬37.21°)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的太原盆地西南。县城东北距首都北京公里,北至省城太原90公里,西到古都西安公里,东达天津港口公里,南及广州海岸公里。平遥县总面积平方公里。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