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寄乡愁,一草一木总关情。古城,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遗产的“保管员”。时间不语,连同悠悠历史一起,把所有辉煌与浪漫,风雨与沧桑,刻入了古城的青砖灰瓦之中。这里是现代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留存的宝贵文脉,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生动写照。
今天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听,时光流淌的城》,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山西平遥古城的古韵与新声。
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的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之一。晋商文化在这里发源、形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平遥古城的整体面貌也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明清社会风貌的完整画卷。如今的平遥古城依旧活力四射,历史与现代在这里重叠交错,一物一曲交织着古韵与新声。
清晨随着平遥古城南门——迎薰门的开启,千年古城开启了全新的一天。斜跨上书包,拿上测量工具,邵帅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今年39岁的邵帅,是一名古建筑修复技师,也是土生土长的平遥古城人。年邵帅开始参与城墙修缮工作,从此只要不出差,每天都会到城墙上转一转。
邵帅说:“在平遥,你随便指一个建筑都几百年。明清一条街,这边的建筑是明代的建筑,这边是清代建筑。”
平遥古城楼
平遥古城墙横亘绵延多米,围成面积2.25平方公里的封闭城池。城内街中的窑洞式四合院民宅、大小庙宇、老式铺面,原汁原味勾勒出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年,平遥古城以整座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72岁的王国和是邵帅的师父。年王国和加入平遥城墙修缮指挥部,他的人生与平遥城墙从此开始紧紧相连。“我们平遥古城保存下来跟许多专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没有当地人的努力,没有当地老百姓的支持,说啥都是空的。”王国和说。
平遥古城墙
环绕古城有四条路,分别叫阮仪三街、郑孝燮路、王景慧街和罗哲文路。平遥人说,阮仪三、郑孝燮、王景慧和罗哲文,这四位建筑领域及古城保护方面的老先生是平遥城申遗的功臣。拆?还是留?当年的这道选择题,平遥人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且一直在保护与修缮的道路坚守。
今年2月,平遥古城南大街地下管网改造正式开工,前不久,国家文物局也批复了城墙修缮方案,新一轮城墙保护工程也将开启。
平遥县衙
穿过城墙,清晨第一波游客,已经走在平遥古城内,从城墙下来的邵帅热络地和邻居们打着招呼。一座城墙,分隔古今,向内俯瞰历史深处,向外眺望现代繁华。
古城大街小巷纵横,1万多居民仍居住在这个保护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的古城内。一碗牛肉、一杯黄酒,来来往往的游人,都是古城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
平遥南大街
在平遥古城,分布着约处传统民居。年,平遥县对古城内私有产权居住性质的传统民居出台了保护修缮补助办法。项目实施以来,已修缮余间民居,补助资金余万元,余居民受益。55岁的古城居民范东山说:“以前已经是破得不行了,不能住人了,(都)想办法往外跑。当时我这个院子维修是平遥县第一批古民居维修的工程,所以说我赶上了……”
《又见平遥》演出现场
今年端午假期,观看《又见平遥》的观众依旧不少,这一部从年筹备,年公演的情景体验剧,历经十年,演出余场经久不衰,《又见平遥》艺术团副团长李瑞锋说,相对于古迹,演出是另一个理解古城的新窗口。“一些静态的东西,你只能去看它建筑留下的样子,然而有了《又见平遥》之后,通过演员的表演,他会把在外面静态的东西在内心进一步升华、活化,感触会更深刻一些。”
《又见平遥》演出现场
古城墙、古民居、老传统、老手艺,述说着古城往事、民族记忆,摄影展、电影展、雕塑节,勾勒出古城的现代气息、文化交融。
今年“平遥中国年”期间推出的系列文化活动,吸引了66万游客游古城、过大年、品文化,同比增加15倍之多。
平遥县委书记魏江峰说,一手抓保护,一手抓传承,平遥以新来靓古,在创新中聚人气,在传承中谋发展。“我们秉承‘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突出古城保护的原真性、文化性、人本性、整体性、社会性,我们确定了建设‘非遗馆’‘金融街’‘中国院’‘文化巷’‘老字号’‘影视基地’等工作重点,坚决抓好平遥牛肉品牌化发展,抓好推光漆器产业化发展,抓好黄酒、老陈醋规模化发展,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品牌,培育文化产业,以文化强心铸魂,让千年文脉永续相传。”
平遥古城航拍全貌
爬着平遥城墙长大的邵帅,如今已有了一双儿女。高耸、坚实的城墙也成了儿女们的童年玩伴。邵帅为孩子们讲着修城墙的故事,也讲述着平遥古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邵帅说:“从小我的记忆中它就这个样子,到现在还是这个样子,我小时候,我父亲、爷爷会带着我们上来,这会儿我又带着我的孩子上来,孩子可高兴了。这个东西就叫传承……”
来源:央视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