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海清编辑:程程投稿:
在晋祠唐叔祠之东,有一处两进院落的宏伟建筑——昊天神祠,此处原有一座关帝庙,于清乾隆六十年()在旧址上进行了扩建,是晋祠的主要道观。后院祀道教的“三清”,前院为关帝祠。关帝祠正殿面阔三楹,进深两间,殿中塑金脸关帝坐像,十分独特。
正殿内东西两侧山墙和后墙上绘满了壁画,共有80余幅,如连环画,绘着“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华容道义释曹操”等,展现了关帝的生平事迹。这些壁画栩栩如生,相传为明代作品。
但是你可注意到,每幅画不但有标题,还署着人名。有的游客以为这些人就是每幅画的作者,甚至有的导游也这样介绍,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在古时候,画家被称为“画匠”,社会地位不高,是让上流人物视为“贱役”的,哪里还有什么“署名权”。这也是许多珍贵的古代艺术品,不知道作者是谁的主要原因。
那么,这个正殿壁画上有名字的都是些什么人呢?说白了,他(她)们就是出钱赞助的善男信女。是啊!建庙、画壁画是需要一大笔经费的,钱从哪里来?拉赞助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助缘建庙,在民俗中历来被视为“积德”的善举,所积的“德”,不但自己会得到神的保佑,还会荫及子孙,后代都会受益。建庙的主持人正是瞅准了这一点,想出了这个办法:谁赞助就把谁的名字署上,对赞助人来说,除了在冥冥之中“积德”外,还是件十分光彩的事。
晋祠关帝庙壁画上署名的人有男有女,男士们直接署姓名。女士们则按当时的规矩署“×门×氏”,如“韩门张氏”、“徐门康氏”等。有的还署着是什么地方的人,如“崞县荣彦芳”、“榆次郭村王天锡”等。有的甚至署着功名身份,如“夏县举人李端栋”……
给赞助建庙人署名不但自古就有,而且至今也还存在。庙中大都有“功德碑”,碑额一般都是“万古流芳”四字,然后按捐款多少,镌刻上赞助人姓名和所捐钱数。笔者前年去福建莆田湄洲岛游览妈祖祖庙时,就亲见正在建的一座大庙,也采取了这个办法:大红功德簿旁的告示上写着,赞助20元就可以在一片瓦上署名,赞助元就可在柱子上署名……
可见,类似晋祠关帝庙这样署名拉赞助的做法,现在也还在使用。
晋
源
史
话
一座城池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