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鱼,作为一种装饰语言,多出现在悬山顶、硬山顶等民用建筑中,在宫廷建筑中,几乎看不到此类装饰
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件,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山面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
悬鱼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已有记载。在发展的过程中,鱼的形象渐渐变得抽象、简化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有的甚至变换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悬鱼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中原、三晋、浙闽、西南地区,因地域文化不同,悬鱼呈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中原地区,今指河南一带;三晋地区,今指山西。在河南、山西出现的悬鱼形式,基本代表了北方的装饰风格。如开封大相国寺、山西平遥古城,体现出大气、豪放、浑厚的感官效果。
悬鱼、惹草、搏风板、兽吻、瓦当、滴水,浑然的琉璃色,花纹、图案雕刻精细,金黄、碧绿、孔雀蓝三种颜色交相辉映,这样的画卷常在山西地区常常见到。
因选用了“琉璃”材质,加之花纹、图案在设计上的潜心研究和工艺中的精益求精,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所传达的信息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浙闽地区,多以木材质,配有“壬”“葵”等字体,表达了祈水乐民的寓意。而悬鱼做为传递人们美好祝福的实物,在这一地区表现的尤为多样。
环形双鱼的经典图案,象征交合、繁衍。因“鱼腹多子”体现了多子多孙的心愿,加上莲花祈“连年有余”,牡丹祈“富贵有余”,梅花祈“福禄财喜寿”五福,铜钱与蝙蝠祈“福在眼前”等美好的祝愿,出现在悬鱼的图案当中。
而到了西南地区,以云南建筑举例,它其中的悬鱼图案大多抽象化,木材质、多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刷之大红漆料,展现了异样的情趣风格,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灵活多变的聪明才智。
悬鱼的存在,加强了山墙处搏风板的整体性,使之更牢固、耐用。就如“雀替”、“斗拱”等一样,既体现了结构上的需求,又体现了装饰的作用。
悬鱼这一建筑装饰构件,因常雕有鱼形图案而得名,有着多种造型和含意。一因为古民居多为木结构,怕火,而鱼为水中之物象征水,可克火。
有的悬鱼造型直接有“水”字,和“鱼”、“莲花”等结合起来,加深了“水克火”的含义,阐释了人们祈福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悬鱼的形象,除本身有水的间接寓意之外,还有利用其谐音取吉祥之意:鱼,余也,裕也。
有的还加上莲花,以祈“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等。有的悬鱼构件雕两条尾部相交的鱼,上有“水”字,讨口彩,寓意“双鱼喜庆”。
有些直接应用了“阴阳鱼”,形成明显的太极图。
太极图是我国古代用一种圆形的图像,表示阴阳对立的统一体,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民居建筑活动中,则表现出重视自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力求与自然融合协调的意识。
民居屋顶脊檩的悬鱼,随着不断演化,后期有的已完全脱离鱼的形象,而变为莲花状、卷云如意等形状,取其“万事如意”之意,其造型的构成形式丰富多样。如对称式、均衡式、自由式等。中国传统的图案、雕刻造型,但习惯上仍称悬鱼。
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