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古城是依据中国封建社会汉民族传统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县城,无论是“纱帽城“的形制,南正北直、东西对应的城区布局,装饰豪华、彩绘精美、光彩夺目的深宅大院,明柱出檐、二层结构的临街商铺还是循韬遵规、严谨众多的寺庙楼阁,都达到了使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在中国建筑史和美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充分体现了古典山水城市理论“共生、共存、共荣、共乐、共雅”五大基本特征的和谐统一,堪称古城经典。
——《古村落》杂志
祁县历史悠久,古称“昭馀”。今提起这里,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乔家大院,但是,这里大院云集,渠家大院也甚是有名。
昭馀镇作为祁县县治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古城墙在上世纪被陆续拆除,但“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四十大院”的格局基本保存了下来
老城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街比太谷和平遥老城街道都显得宽些,十字交叉口上也没有常见的鼓楼一类建筑。问了些当地朋友,个中原因仍不得而知。
站在街心,一览无余,直望到街尽头翻新的「牌坊」,视野极佳。
从统一的保护建筑牌到统一式样的路灯,可以看出祁县老街在逐步完善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基础工作。
从东面的「昭馀牌坊」下进去就是东大街。一座座前店后院式和一处处深宅套院式四合院,像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古城的“十”字型大街两侧和四大块城区,街两旁的店铺字号,鳞次栉比。
祁县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清中期以来,晋中数县的商业活动达到极盛,据记载宣统二年(年),全祁县有各类店铺千余家,其中在县城有家。按照商业经营活动区域划分,祁县商帮大致可以分为「旅蒙、东北、湖广川贵等支」。
渠家大院就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巨宅,其中石雕栏杆院、五进式穿堂院、牌楼院、戏台院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堪称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
老街是县城「最繁华的核心区」,大多数老门面应是晋商票号店铺、大户人家的住宅、往来客商的宾馆一类。
在街上走走,看到的都是「经营日常生活的小店」:食品蔬菜店、杂粮店、熟食店、馍铺、杂货店、小饰品店、服装店、理发店、诊所药铺、五金店混杂在街上,穿插着看到古玩店、小书店,就是没看到一家金融机构。
晋中的天气温差变化很大。中午在乔家院子里出汗,傍晚的祁县老街刮起二三级风,且有变大的趋势。
「十字街口东北角原“荣华楼”老房子里,伙计们挂上门板,师傅在处理手上最后的工作。」
记得两年前这里的工作间还没有空调,热天时伙计们都打赤膊忙碌。是的,荣华楼的老房现在是间肉铺。
两年后回到祁县老街,惊喜的发现街巷路灯比过去亮多了,街面整洁程度也有明显提高。
西大街上出现了古城里第一家老屋基础上改造的「“丹枫阁客栈”」。这是一座标准的穿堂三进院,原为「晋恒票号」。新开张的客栈生意红火,二楼上是会议厅,不定期举办晋商文化讲座。
丹枫阁是「明清之际祁县名士戴廷栻」所建,曾是老城内地标建筑,三间四层,巍峨壮丽。店员大都是祁县本地人,不乏90后,干劲足,意气风发。
「他们为祁县自豪,我也为老街的发展高兴。」
每当走在这样的山西老街上,都有穿越到过去的场景在我脑海里出现。
就祁县老街来说,那是「百年前的某日,乔、渠两大祁县巨商家族在渠家大院戏台院里边看戏边谈生意的瞬间」。
其实,古城里乔、渠之外还有其他「晋商家族留下的众多老宅」,如何家大院、正廉巷许家院、马家巷罗家院、姑姑庵巷范家院等。
长裕川茶庄附近有多座晋商大宅,其中马家巷子北侧至少3座独立院落当年都是「何家大院」的范围。
东院门道山墙上的壁画还保存完好,主人是位老太太,把院子打扫得很干净整洁。他们家已不是何家后人。
很多老院已是杂院,结构也有破坏。走进老宅,淳朴的居民都很热情的向我介绍院子的过去。
「这些院落多已斑驳破败,但还能看到些辉煌痕迹。」
「保护原生态的居住环境与保护老宅同等重要。」
值得庆幸的是,历史延续下来的建筑格局和日常生活习俗还在。
穿过老街的轿车带起一阵尘土,我连忙躲到一个大院门洞里,此时是北京时间20:30,老街上仍在营业的商家比两年前明显增多了
走出老街,面前的新建北路上还很热闹,都江宾馆对面开业不久的家家利超市还在营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在的便利。路东一大片是未来的大型商业中心。
祁县城市化进程显著,老街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让更多人了解它,让传统和现实在这里交汇。
来源:秘晋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