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遥中国年”的新春市集上,店主向游客展示制作精美的平遥推光漆器。裴晓军摄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今年春节,平遥古城格外热闹,景区景点、大街小巷,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平遥人的一言一行,无不透露着东道主的热情;游客看完风景品美食,还忘不了逛非遗文创小店,买点特产带回家;一家家的店主,则在幸福地忙碌着。
传承晋商诚信精神
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晋商孕育出的诚信精神,如今正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以新的面貌影响着现代产业繁荣。
平遥古城南大街57号是“永隆号”漆器艺术博览馆,78岁的张锦是“永隆号”漆艺馆的创始人,祖父是平遥“永和兴”票号掌柜,晋商门第的诚信精神始终在其家族和漆艺馆中传承。“只有诚实守信,企业才可能获得牢固的合作伙伴,才可能获得消费者信赖。从年学艺至今,我们一直把诚信摆在第一位,平遥漆器是一代代老艺人的艺术结晶,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诚信精神也要一代代传下去。”张锦说。27年来,“永隆号”严遵古训,培养了数百名漆艺工匠,在平遥漆艺界独树一帜。
在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办公楼前,“生产的是质量,经营的是诚信”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驰名全国的“冠云”品牌就取自“义冠云天”,与晋商精神一脉相承。在平遥牛肉集团,每个职工都坚守着最基本的信条:诚信经营。
“以质量求生存”是山西四清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的原则,四清醋以其“清香、清馨、清冽、清纯”而得名,总经理陈振豪说,公司从年创办至今,一直坚持纯粮酿制的独特工艺,致力于打造一个纯粮、手工、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山西名醋品牌。
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霍文忠说,作为晋商文化核心区,平遥历来商业氛围浓厚,晋商以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创造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传奇。西大街被誉为清代“华尔街”,日昇昌票号是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其“东掌”模式,是现代企业股份制的雏形。明清时期全国共51家票号,平遥占22家,“一纸风行、汇通天下”,19世纪曾一度掌控中国经济命脉。当今时代,“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秉性仍在新晋商的血液里流淌,每一项非遗技艺的背后都承载了晋商的敬业精神和诚信传统。
精益求精守正创新
随着平遥古城名满天下,平遥的特产也家喻户晓。平遥牛肉、平遥推光漆器、平遥长山药……在众多的特产中,除少数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特产如平遥长山药外,大部分都是含有传统绝活儿在里边的特产。
在平遥古城,平遥牛肉作为年货,已经“飘香”了一百多年,成为销往全国的老字号小吃。据平遥牛肉集团梁振介绍,年,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已有上百年历史,平遥牛肉清代已誉满三晋,清道光年间,雷金宁拜师学艺,艺成后,在平遥城内文庙街开设“兴盛雷牛肉铺”,前店后场加工售卖平遥牛肉。当时,雷金宁是东掌兼技师,祖孙四代相传,对工艺的研究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兴盛雷牛肉铺”也因此而名声远扬,经营长达百余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第6代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从事平遥牛肉传统加工已有30余年,他介绍,严格的师徒制传授方式,使得平遥牛肉的制作技艺得以代代传承。平遥牛肉的制作十分讲究,有“相、屠、腌、卤、修”五个流程,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技艺要求。技艺的传承由老手艺人传帮带,必须分流程,严格按照培训时间训练,有时数年才能出师。
老字号在传承,非遗文创产品在不断推出。平遥古城景区与故宫文创合作,在古城内设立了平遥礼物店,通过培训、比赛等方式,鼓励非遗传承人进行创意创新。平遥脸谱项目传承人肖旭,将脸谱艺术运用到挎包、手机壳等日用物品上,得到了市场认可。宝剑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文涛将“一城两寺”和平遥十二景刻在剑鞘上,成为独特的收藏品和礼品。漆艺传承人钱大勇将国画艺术移植到漆器上,开创了新的漆器题材和风格。市场需要老品牌,更需要适应时代潮流的产品。眼下,平遥县正不断创造条件让“深闺”之中的非遗产品走进大众消费市场,既让非遗活化传承,又提升经济效益。
“非遗+”开拓市场
平遥县众多的非遗项目在不断挖掘内涵、开拓创新。据霍文忠介绍,平遥县非遗项目众多,不仅有生产性的,还有观赏性的、记录性的,平遥县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建设目标,促进非遗传承、保护,并开拓市场提高群众收入。
非遗进景区。平遥古城内,建立了3个大型非遗专题博物馆,依托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建立了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依托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建立了牛肉博物馆,依托宝剑制作技艺建立了文涛坊古兵器艺术博物馆。同时,还建立了一批非遗传习所,集展示、销售于一体,漆器、木版年画、黄酒、剪纸、陶艺、晋作银器、脸谱、泥人雕塑等项目在景区均找到了市场。
非遗助力扶贫。因地制宜探索“非遗+扶贫”模式,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对村民进行手工艺培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平遥古灯艺传承人李孝前对村民进行古灯艺技艺培训,提高了村民收入。宝龙斋布鞋传承人在侯郭村设立工坊,吸纳农村妇女参加制鞋技艺培训。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为全县漆器艺人搭建了销售平台,打通消费环节,在农村种植漆树林,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非遗进校园。依托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开设工艺美术班,建立了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培训基地。年,共设立四个班,包括两个漆艺班、两个雕塑班,将恒隆泰漆艺有限公司、欧阳宁明大师工作室、梁卫国大师工作室等搬进学校,为工艺美术班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场所,形成了非遗进校园、大师进课堂、工学一体、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年,以同样的模式,古典家具制作进入了宁固职业中学。
非遗+研学旅游。平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古城管委会、教育部门合作,编写了研学实践教材,培训颁发了研学导师证书,积极开展基于非遗项目的研学旅游活动。目前,面塑、脸谱、古兵器、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项目在古城内已陆续开展,市场之路打通了,看似“不值钱”的材料也会成为客商争相抢购的“香饽饽”。(张春玲)
来源:晋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