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复古情结比较浓烈的人,偏爱于各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老旧事物,尤其是对古城没有丝毫的抵抗力。伴随着古城的,往往是古朴、典雅、庄重等美好的字眼,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指引。同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南有丽江,北有平遥,可谓并蒂芙蓉。丽江以小桥、流水、人家取胜,既有玉龙雪山当作大背景,又有三江并流作为点缀,是所有游客趋之若鹜的艳遇之都。而平遥以城见长,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稍逊一筹,似乎远不如丽江那般红红火火,却反而有一种难得的平静。远远地,就看到了一段巍峨高大的砖石城墙,古朴典雅,形如龟状,寓意坚如磐石,万世长存。事实上,古城墙经历过年的风风雨雨,依旧如巨人一般傲然挺立,沧桑但不苍凉,厚重而不沉重,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之下,更显气势恢宏。古城墙就像一条楚河汉界,将古城与外界隔绝开来。步入城门,顿时有一种穿越到了古代的错觉,整座城池以市楼为中心,四大街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纵横交错,井然有序,犹如龟背纹图,构成四通八达的街巷格局,处古民居、座古店铺错落有致,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形制,古色古香,韵味无穷。平遥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大旅游胜地,恰恰在于传统民居街巷所构成的古风古貌以及独特的人文风情。此外,平遥古城还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一度发展为全国的商业金融中心,大名鼎鼎的日升昌票号就曾执中国金融之牛耳,堪称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平遥商帮也因此迅速崛起。关于这一点,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一文中有过阐述:“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行走在干净整洁的青石板路上,自有一股沉淀千年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四处可以寻到历史的印记,譬如古老的庙宇、县衙、票号、镖局、钱庄、客栈,无不在诉说着遥远而又动听的故事,穿越时空屏障,穿越人山人海,穿越尘世喧嚣,直抵心灵深处。说起来,平遥还得多谢阮仪三这位“古城卫士”,当初要不是他“刀下留城救平遥”,这座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古城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不过,由于古城并未禁止机动车辆,不管是在城门口还是在城内,各种型号的车辆不定时地刷着存在感,就好像在古装剧中看到现代通讯工具,有一种极其强烈的违和感,恨不能用“消消乐”一一清除。不可否认,很多古城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变了味,平遥自然也不例外,同样面临过度商业化之困,三步一店,五步一铺,放眼望去尽是密密麻麻的广告招牌,淳朴之风俨然一去不返。话又说回来,平遥本来就是靠商贸起家,商业化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完全取消就等于直接抹杀了平遥的历史。问题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相较于丽江,平遥的夜晚就像一面滤镜,过滤掉了白天喧嚣的因子,岁月静好的模样却浮现了出来。漫无目的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中,门可罗雀,行人稀少,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静谧得仿佛不存在一般,然而,古城的温柔,美丽,娴静,却让人难以忽视,就像头顶上的一轮明月,莹莹生辉。当然,冬天的夜晚也是格外的寒冷,还没走几步,就已经冻得手脚麻木,寒风再往脸上一吹,简直跟掉进冰窟没有什么区别,浑身都在打着寒颤。但是,那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似乎带着一层吸引光环,总能勾起继续前行的欲望,说不准前面又会有新的发现,如果不去一探究竟,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甘心。此时,若是配上一首陶喆的《寂寞的季节》,绝对直击心灵:“又走过风吹的冷冽,最后一盏灯熄灭,从回忆我慢慢穿越,在这寂寞的季节,还是寂寞的季节,一样寂寞的季节。”先锋派小说家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信念。心中有方向、有诗意、有信念,就应当坚信,会有一个美好如初见的人,穿过峡谷潺潺的溪流,穿过古城温暖的阳光,穿过烟火灿烂的季节,不管千山万水,不管风急天高,也不管沐露沾霜,她终会向你走来。一如清风吹动旗幡,风未动,两颗心却在悸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