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河新闻网《典出山西》嘉宾赵飞
说到高考,几乎是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的咬牙切齿又或酣畅淋漓的回忆,多少人挤着这座独木桥,而并未曾意识到后半生与此时此刻的息息相关,甚至被人揶揄着要好好考,决定今后四年在哪里打游戏,毕竟大城市的网好。我亦曾被高考所折磨,甚至于过了这么多年回头看,还是偶尔在噩梦惊醒,一身冷汗。“已然快要五月了,竟然还有一整套的卷子还没做。”高考倒计时的牌子还依然悬挂在教室黑板旁边,明晃晃的耀眼。
其实说到中国的考试制度,已经是不能再好的一个制度了,是以被许多国家争相效仿。毕竟考试相对而言还是最公平的,是为所有的平民准备的福利。隋唐之前,氏族天下。汉代的时候都是举孝廉——地方推选,朝廷考核,合格就从政。听着好听,但推举出来的说白了都还是官宦子弟。几十万人推一个,谁能上去,可想而知。之后的九品中正制,稍谙历史的都明白,门阀大族,王谢堂前燕罢了。正所谓兰芝玉树,生于庭阶,若非世家公子,绝没有此机会。那时候贫民家里,不需要考虑这些,压根儿就没有这个上升渠道。隋朝开始慢慢形成科举制度,唐初开始武举选拔,直至今日,算是一个最好的法子了。
然而科举并不能选出真才子,也挑不出好文章,唐宋时候写策论,明朝之后写八股,毕竟科举是公务员考试,文艺才学都远不如务实来的清楚。所以考场上多留一篇作文,算是给大家自由发挥的空间了。是以考场多无佳作,能回味者也不过寥寥,譬如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过去的科举考试,需要连续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三关。乡试成功后就是举人了。想必不少人对《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一节印象深刻。会试就是要入京赶考,之后成功者会参加殿试——也就是皇上亲自主持的考试,来钦点状元。这三场都拿状元的少之又少,俗称连中三元,也就是乡试第一,即省状元;会试第一,礼部主考的全国状元;然后殿试第一,皇帝钦点的状元。纵观中国科举史,文武都算,连中三元者不过一十七位,其中三位武状元。这其中大大有名的是靖难之役后自尽的黄观,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只是因为他为了忠诚的名节自尽,所以被明成祖朱棣抹杀,竟然不见于历史记载。经过现代多方考证,总算能为其正名。这些前辈状元的名字虽然还能查到,但他们那些高中状元的作品我们都不能一睹其真容,来领略当年风采,但是在我们山西平遥的文庙之中,却藏着这么一份考卷,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皇帝钦点的状元卷。
山西平遥可以说是山西旅游的一张名片了,而这个文庙位于平遥古城东南隅,建筑恢宏,坐落有致,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礼拜大成殿里的孔子和七十二贤人。里面还有著名的超山书院。《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曾经在此担任山长达十年之久,培养的儒生学员为晋商的发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这个超山书院现在已经开辟为中国科举展,展厅中有许多极具文物价值的文献,譬如古代科举考试中各种作弊的夹带等,还有复原的考生的号房。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份年科举史上仅存的一张状元卷。这张状元卷价值连城,是平遥文庙的镇院之宝。这张价值连城的状元卷,长3.3米,宽38厘米,乃是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对策。正文前有万历皇帝亲笔朱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全卷字,笔力老道,充满阳刚之气,即便从书法的角度而言,也是上佳的作品。《状元卷》为22折册页,每折高47.6厘米,宽14.1厘米。正文15折,每折6行,行满32字,全文共计字,通篇以字径1厘米的小楷写成,并以朱笔句读。更为可贵的是在这决定其去取进退和前途命运的殿试中,赵秉忠仍能把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政论文章书写得从从容容,笔笔不苟,字字匀停,从中不难看出这位年仅25岁的考生所具有的笔墨功夫。他的这份考卷最终以文章、书法俱优而征服了担任评判的9位读卷官,在份殿试卷中脱颖而出,并博得万历皇帝龙颜大悦,在卷首御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于是,赵秉忠便题名金榜之首——中了状元,他的这份殿试卷也就成了“状元卷”。
赵秉忠(-),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今青州市)人,官至礼部尚书。曾出任会试同考官、乡试主考官典试江南,为国家选拔了许多栋梁之才,如孙承宗(王铎先师)、张玮、姚希孟、周顺昌等都是一代名臣。他为官正直,因触犯宦官魏忠贤被削官夺俸,后平反,追赠太子太保。赵秉忠博学多才,擅长诗文。有《江西舆地图说》1卷,以及《某山集》25卷等。但在书法方面除《状元卷》之外,惜未见其它墨迹传世。尽管现在对于这份状元卷的真伪保存地址有所争议,但无论怎样,平遥文庙馆藏的这份状元卷都是值得大家认真一看的,是我国“高考”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份珍品,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回顾先人的典范,同时状元卷内容也算是八股里不可多得的佳作。闲话休叙,想看看实物的咱们平遥见。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