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筑
当漫步在山西的古城大院或古镇村落,青砖铺路,高墙黛瓦,那些门窗雕花,飞檐斗拱,古代民居,沿街商铺无不在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历史文化悠久,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就占中国70%以上,山西堪称北方民居建筑文物的摇篮。
山西有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忻州五台山;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云冈石窟;中国五岳之一大同北岳恒山;还有悬空寺,是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
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都是山西古代民居的杰出代表。
可以说,来山西了解历史文化,你绝不会后悔。
如果你到晋北,可以了解佛教文化;来到晋中,有晋商文化、民居建筑等你去发现;走到晋南,华夏人类古文明遗址在等你欣赏。
平遥古城
说到家乡文化,我想文化建筑遗产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平遥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平遥古城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和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明朝初年,为了防御外族南侵,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在旧墙垣上重新扩修,并全面包砖。后来经过景德、嘉靖、万历等各代10多次的修补,还增设了新城楼和敌台。
康熙四十三年(),因皇帝西巡路过平遥,就修筑了四面大城楼,城池变得更加壮观。
平遥还是晚清时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当年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20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被称为“古代中国的华尔街”。
去平遥古城,可以看到以“汇通天下”闻名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这里仍保留着道光年间的格局。置身其中,顿时感觉时光倒流,当年的这里一定热闹非凡吧。
百年沧桑,这里曾业绩辉煌,车水马龙,执掌着中国金融江山,开创了中国民族银行的先河,不禁让人惊叹不已。
平遥古城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原型,道路格局是“土”字型,城内有各类遗址、古建筑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座,街道商铺体现着历史原貌,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阮仪三“刀下留城救平遥”
说起阮仪三,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可当初要不是他竭力挽救,我们现在都看不到平遥古城。
阮仪三,著名学者,年11月生于苏州。同济大学建筑和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阮仪三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因而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是中国建筑和建筑教育界获此个人殊荣的第一人。
他曾说,各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一种韵味一种美感。过去我们的江南古镇,诗情画意,有很多的美感。西塘是婉约的,乌镇是秀美的,南浔是疏朗的......
而现在,我们总感觉走到哪,中国的城市都一个样,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
还好有这样的古城卫士,有不同特色的古镇古城被保留下来,我们的传统古建筑和文化得以继续流传下去。
年,全国盛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各地纷纷开始拆除老城建新城,平遥也不例外。
因拆城经费不足,动作慢了一点,但古城墙已被拉开米的口子。平遥文物保护队队长见到阮仪三,眼泪都流下来了。
阮仪三到平遥一看,城墙被扒开了,拆掉30多幢明代建筑、多幢清代建筑。
当时平遥周围的太谷、祁县、忻州、介休,都跟平遥一样。平遥和太谷就是姐妹票号城市。
当时,太谷比平遥规模还大,完整的城墙,完全的钟鼓楼,完整的孔庙,完整的各种各样的坛庙,很多保存很好的民居。就在上世纪80年代,阮仪三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城市被扒掉,拆掉旧城建新城,大马路修进去,汽车通进去。
经费、人力、物力都不足,在当时拆旧城建新城的大环境下,保护这么多地方根本顾不过来,阮仪三就先选了平遥。
阮仪三当时还是讲师,趁着缺钱暂停拆迁的空,他马上带着学生们考察,白天考察完,晚上不睡觉地做规划,最后自己背上图纸去北京搬救兵,找到了权威人士罗哲文和郑孝燮。
当时罗老是国家文化部文物处处长,手上管钱,郑老是建设部总工程师,他们同时是全国政协常委,阮仪三就叫他们去。因为阮仪三当时只是一个讲师,人们不听他的,阮仪三拉了他们去看,这二老一到,省长也出来了,这才定下来,按照阮仪三的规划去做。
至此,阮仪三牵头的平遥古城保护规划终于变成了红头文件。
阮仪三赶紧把那些需要保护的建筑写下来报国宝单位,就是城墙、镇国寺、双林寺,先拨款修城墙,第一款是八万,相当于现在万,古城就按照他的规划新旧分开,里面也要更新,但不可急。
在做平遥规划的时候,为了培训当地官员,提高他们的古城保护意识,阮仪三把他们请到同济大学来学习。
住宿费、讲课费、带他们去参观的支出,都是他自己贴的钱。年、年两年阮仪三办了3期培训班,虽然很成功,但也借了上万元的债,5年才还完。这些学生后来都深受阮仪三影响,古城有什么情况都会及时向他通报。
阮仪三常说:“我这辈子做的事,就是保护古建筑。它们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再生的记忆活体。修旧如故,以存其真,国人才能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
平遥人没有辜负阮仪三的期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平遥就确定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规划思路,年11月《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颁布,使古城保护变得有法可依。
如今的平遥古城,仍然保留着完整的中国明清时期的城池样貌,那些分布在街巷的明清风格的民居、一处处钱庄、票号、店铺、都向人诉说着这座古城昔日的繁华,展示着晋商文化的底蕴。
而没有阮仪三这位古城卫士,便没有平遥的今天。
阮仪三“刀下留城救平遥”,成了中国古城遗产保护的一段佳话。
遗产保护
年,上海市公布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全国第一部有关保护历史街区和建筑的法规。
阮仪三曾说,上海建筑保护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经有了13个保护区。不过,所保护的东西还是微乎其微。
上海13个保护区的面积占上海总面积多少?只有几百分之一,上海有很多幢建筑,被保护的优秀建筑有多少,处。而在英国伦敦,有1万处保护建筑!
法国政府在近年某一年里用在建筑保护上的费用为亿元,同时,民间组织和群众投入亿元。日本大概有亿,英国亿。
而在上海,同一年花在建筑保护上的费用总共为1.6亿元,这在国内已经算是最高了,并且完全来自于政府拨款。
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国家和各地出台相应的政策保护法规,更需要全社会重视,不仅仅是政府拨款,社会各方面都应该有资金的投入,才会让古迹保护的路越走越远。
加大古建筑文物保护和修缮经费的投入,需要全民参与。
让那些会说话的文化遗产,告诉我们和我们的后代,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