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行政区划地图

山西省在中国的位置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古称河东。位于中国华北,东与河北为邻,西与陕西相望,南与河南接壤,北与内蒙古毗连,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截至年4月,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市辖区26个、县级市11个、县80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年11月1日零时).万人。山西省地势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水系,河流属于自产外流型水系。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年末,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85所,成人高等学校9所。全年研究生招生1.77万人,在校生4.59万人,毕业生1.19万人。普通高校招生26.36万人,在校生84.2万人,毕业生21.88万人。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国的70%以上。至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

太原市

太原,简称“并”,古称晋阳,别称并州、龙城,山西省辖地级市、省会、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北部地区,总面积平方千米。截至年6月,太原市辖6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另辖1个县级单位。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太原市常住人口为.万人。太原是山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北方军事、文化重镇,世界晋商都会,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曾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中国中部博览会和中国电视华鼎奖等重要大型活动。太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座有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的历史古城。全市三面环山,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经,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年8月13日,太原市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年7月30日,交通运输部决定命名太原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截至年末,太原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45所(其中高职院校22所),成人高等学校7所。著名景点:晋祠、永祚寺、天龙山石窟、晋商博物院(督军府旧址)、窦大夫祠、崇善寺、蒙山大佛、太山等

大同市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是山西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截至年,全市下辖4个区、6个县,总面积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4平方千米。据山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大同市常住人口为.万人。大同地处中国华北地区、山西北部、大同盆地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接壤,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大同城墙、代王府、大同方特欢乐世界等

运城市

运城,简称“运”,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东西长.87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9%。年,运城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0个县。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运城市常住人口为.万人。运城市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得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尧、舜、禹,都相继活动在河东大地上。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社会——夏也是在这里诞生。运城市垣曲县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向前推进了多万年。芮城县的西侯渡文化遗址,是考古界发现的人类最早用火的实证。诞生了春秋商人猗顿、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初唐诗人王勃、中唐文人柳宗元、史学大家司马光、戏曲名家关汉卿等文武俊秀,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形成了关公文化、根祖文化、盐文化、德孝文化等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运城市文物旅游景点余处,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的地级市;省级57处;市级31处。旅游线路以寻根祭祖游、黄河风情游、德孝文化和善文化为主。驰名中外的景点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道教三大祖庭之一的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后土祠,以及西滩、李家大院、五老峰、历山、司马光墓等。

晋城市

晋城,是山西省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晋城市辖1个市辖区、4个县,1个市,总面积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晋城市常住人口为:.万人。晋城是山西省东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美誉。晋城市历史悠久,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诞生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现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开化寺、程颢书院、柳氏民居、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晋城市古为煤铁之乡,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称。晋城市是山西省中高档铸件、电力、畜牧业基地。二广、晋侯(阳翼)、陵沁、环城高速与国道交织成网,太焦、嘉南及侯月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临汾市

临汾,是山西省下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渭南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辖1个市辖区、1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面积2.03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临汾市常住人口为.万人。临汾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著名景点: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华门、尧庙、云丘山、彭真故居等

长治市

长治,山西省地级市,晋东南中心城市,为山西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古称上党、潞州、潞安等。“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公元年),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市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市交界,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辖4区8县,面积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长治市常住人口为.万人。长治历史悠久,周显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年)韩国在此首置上党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年)秦一统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党郡为其一,市区内留存有古上党郡署大门上党门和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中轴线长米的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长治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曲艺名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6年9月,长治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强”之一。年,长治再次入选“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位列第68位,居全省之首。著名景点太行山大峡谷、太行水乡、灵空山、上党门、老顶山等

晋中市

晋中,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晋中市下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晋中市常住人口为.万人。晋中已形成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区等一批全省旅游精品;晋中工业起步较早,工业基础条件良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晋中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晋中文化底蕴厚重。晋商精神、太行精神交相辉映,是晋商文化的摇篮。明清时期,以晋中商人为代表的晋商,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年在这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金融机构“日升昌”票号。缔造了“汇通天下”的伟业,创造了“海内最富”的奇迹,对中国商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曾在左权麻田长期驻扎,是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培育和造就了太行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晋中资源禀赋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66种,是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新探明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总量超过亿立方米。晋中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境内有平遥、祁县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左权龙泉、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平遥古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两城(平遥古城、榆次老城)、两寺(双林寺、资寿寺)、四山(介休绵山、榆次乌金山、灵石石膏山、寿阳方山)、五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

阳泉市

阳泉,古称“漾泉”,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东部,北与忻州市毗邻,东隔太行山与石家庄市相望,西接太原市,南邻晋中市;截至年3月,阳泉市辖平定县、盂县两县及城区、矿区、郊区三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阳泉市常住人口为.万人。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阳泉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属于山西东部山地,境内地貌以山地为主,其余为丘陵和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阳泉是三晋门户,晋冀要衡,地处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相距均为公里。阳泉又处于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的结合地带,还位于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的两大经济区的合理运输扇区内,经天津、青岛、黄骅港可东出渤海。现今阳泉市致力于打造“五城同创”、晋东旅游中心城市、晋东交通综合枢纽和山西向东发展桥头堡。境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有藏山旅游景区,有冠山书院,有石评梅故居,有梁家寨温泉,还有以百团大战纪念建筑群体为主的狮脑山森林公园。

忻州市

忻州市,山西省地级市,古称“秀容”,简称“忻”,别称“欣”。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截至年末,忻州市下辖14个县(市、区),另设有1个风景区,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忻州市常住人口为.万人。忻州市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等知名旅游景点;拥有“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中国杂粮之都”、“双拥模范城”、“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强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等城市名片。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忻州市有世界文化景观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各类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五台山被评为“中国十大文化旅游品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著名景点:五台山、禹王洞、南禅寺等

朔州市

朔州,山西省地级市,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地貌轮廓总体上是北、西、南三面环山,山势较高,中间是桑乾河域冲积平原,相对较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辖2个区、1个市、3个县,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朔州市常住人口为.万人。朔州市平均海拔米,寒来暑往,四季分明,是全国避暑胜地和京津地区避暑休闲的“后花园”;历史上先后涌现出西汉著名女诗人班婕妤、三国名将张辽、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恭、明朝首辅王家屏等一批杰出人物。全市拥有各类规模的旅游景区景点80处,其中4A级景区4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

吕梁市

吕梁,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西隔黄河同陕西榆林相望,东北与省会太原市相连,东部、东南部分别和晋中、临汾接壤。全市基本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离石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11月1日零时,吕梁市常住人口为.万人。吕梁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时期是红军东征主战场、晋绥边区首府和中央后委机关所在地。吕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吕梁境内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汉属太原郡,隋唐宋元分属石州、汾州、隰州、岚州、并州,明清分属太原府、汾州府。民国时期,设永宁县,后改离石。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吕梁各县均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新中国成立后,境内所辖县先后分属兴县专区、汾阳专区、榆次专区、雁北专区。年5月组建吕梁地区,年7月撤地设市。截至年末,吕梁境内有古建筑、古遗址、古窟寺、石刻、壁画等文物古迹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省级以上自然风景区5处,方山县北武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临县碛口古镇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交城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楼县天下黄河第一湾、佛教净土宗祖庭玄中寺、中华名酒第一村汾阳杏花村、离石区“华北第二草原”西华镇、离石区“华北第一险洞”白马仙洞等众多景区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