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黄甫旧民居匾额
姬宝顺
黄甫的繁华源于明清时期的蒙汉互市。至清中叶达到鼎盛,时称“金黄甫”。后人说起黄甫先前盛况,爱说那时有个大门头子,座绣楼,又说家大门过年不贴重复对联。读书人为显露自己才华,争奇斗异,刻意创新,诗境意趣,唯恐落后。初一起来欣赏对联亦为街坊文化盛宴。此情此景,曾引起府谷县县令兴趣,专门跑来黄甫欣赏对联,看后赞叹不已。
现在对联盛况是见不到了,且说一说黄甫的门楣匾额和墙面题刻。
保存最完整的李家大院门楣匾额题字是“天锡纯嘏”。其中锡即赐,读作cì。语出《诗经》。《诗·小雅》曰:“锡尔纯嘏,子孙其湛。”意即赐予你大福,祝子孙快乐。《诗·鲁颂》曰:“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意即赐予鲁公大福,让他高寿保卫鲁国。眉寿即长寿,人老了长出长眉毛,叫寿眉。后来人们常把“福”和“寿”联系在一起,成语有福寿双全。清康熙年间有一著名学者叫陈锡嘏,字介眉,福和寿都占。清李渔剧本《蜃中楼》中有唱词:“与二弟同增纯嘏,并享遐龄。”遐龄也是长寿。后来就有对联:无锡纯嘏,人祝遐龄。府谷有人名叫遐龄,其父是一位老先生,名字起得有来历。说起起名,顺便说一下,民国府谷有名人叫王九皋,九皋出自《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闻天”也是人名。府谷有教师赵怀璧、赵如璧,名字出自战国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故事。这些起名都是很讲究的。现在一些名字用字生僻,难认,又不明其意,缺乏讲究。
“天锡纯嘏”的“锡”是通假字,锡和赐声旁相同,属于同音通假(也说古音通假)。古人爱用通假字,书家题写匾额之类更是如此。李家大院“天锡纯嘏”,锡的易旁,上面日字共四画,但最下一画变形写成一长画,所以常被人误读为昜。懂书法的人都知道,这又是书法的讲究了。书法中多一画少一画,笔画移位、变形,是常有的事。
与李家大院不远处的梁家大院匾额是“诒谟燕翼”,也出自《诗经》。《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诒,有时也用贻。谟即谋,也是通假字。诒谋,表示为子孙谋划、打算,传授祖先家训。燕翼,希望子孙继承祖先智慧,谨慎、不怠慢、安乐。“诒谋燕翼”常用作匾额题词。年,张学良到烟台张裕公司视察,称赞公司经营有方,题词“圭顿燕翼”。圭顿指白圭、猗顿,春秋战国有白圭、猗顿二人善经商,均为豪富。黄甫红泥寨王家大院门楣匾额题“燕翼第”。
紧挨梁家大院又一大院匾额为“棠棣之华”,华即花。《诗·小雅》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是一首歌唱兄弟亲情的诗。棠棣树之花,花萼保护花瓣,古人常用棠棣比喻兄弟,花萼比喻兄弟友爱。郭沫若历史剧《棠棣之花》在抗日战争期间上演,引起巨大反响。就是因为它反映了兄弟姐妹生死相依,共赴国难的主题。旧对联有“瑞日芝兰光甲第,春风棠棣振家声。”芝兰比喻德行高尚,也有友爱的意思。棠棣和芝兰相对应,意即兄弟之间不但要友爱,而且要注意修行,共同担负起光宗耀祖、振兴家庭名声的责任。现在盖新居,大门上贴瓷砖横额镶五个字“家和万事兴”,强调了“和”,但缺少积极进取,道义担当的含义。“棠棣之华”和“家和万事兴”比起来内涵丰富得多。
赵家大院门楣匾额就是“振家声”,光绪老师翁同龢拟过一副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世泽,指祖上地位、财富等遗产。地位、财富,人们总想传之绵长,累世不衰,但又很难做到。老百姓说,“富不过三代”。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的精神和物质遗产,过不了几代就断绝了。这被视为是规律。原因是富贵人家子弟容易骄、奢、淫、逸,出败家子。怎样才能突破这个规律呢?翁同龢开出的药方就是“为善”、“读书”。做人要为善,如结合当今实际,应该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事要读书,读书可以明理明智,可以修身齐家。这个匾额主要还是突出教育子女,对子女寄予厚望这一点。
郝二宽大门匾额为“安且吉”。《诗·唐风·无衣》:“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安,舒适。吉,美、善。难道说我没有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亲手做的,既舒适又美观。后人用“安且吉”题匾额取其平安吉祥之意。浙江有安吉县,以盛产白茶出名,东汉末年建县时,县名即取自《诗经》。
鼓楼洞前魏家大院匾额为“积善之家”,另一魏家匾额为“庆有余”。《周易·坤·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说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作恶之家,祸殃及于子孙。两幅匾额意思都是宣扬积德行善,福被子孙。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就是来自《易经》上这段话。有故事说,苏东坡去拜访老朋友佛印和尚,佛印正做好鱼准备自己吃,听苏东坡来,情急之下,就把鱼扣在磬下藏起来,出禅房招待苏东坡喝茶,苏东坡闻见鱼香,又见磬翻扣着,知道有情况,就说:“我今天遇到一难题,特来向你请教。早上在一户人家门上看到一副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下联残缺,我一时想不出是何句子,请你赐教。”佛印不知是计,随口就说:“‘积善人家庆有余’嘛!”苏东坡哈哈大笑:“既然‘磬(庆)有鱼(余)’,那就端上来吃吧!”说明这是一副老对联,至少北宋时期就有了。
现在赵三眉所居大院,门楣有“安贞之吉”匾额。《易经》第二卦《彖辞》曰:“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大意是:平安,坚持正道的行动是吉祥的,因为应合了大地广阔无垠的柔顺之德。
梁家大院有藏书楼,楼上已拆毁殆尽,通二楼的楼梯门洞还在,门洞左侧“听雨藏书”题刻依然醒目。又是藏书,又是听雨。在藏书楼上掩卷听雨,这是文人雅士的情怀。俗人没有这样清高的意趣。若是农人,那他能知道“春雨贵如油”,但绝不懂得听雨能听出什么名堂。听雨,雨是当景物看待的;听雨,就像品茶一样,引起联想,品出韵味。对联就有“读书写字种花草,听雨观景品酒茶。”诗人常将听雨入诗,如“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白居易《五律雨中招张司业宿》)“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七律《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平遥古城有听雨楼,苏州园林拙政园有听雨轩。听雨轩的介绍是这样: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出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小小黄甫,塞下一隅,竟也有听雨楼,而且还是听雨藏书楼。设想一下,楼上一翩翩少年或一妙龄女子,已捧过文房四宝,铺开素笺;手持折扇,正吟诗作对;忽闻帘外细雨淅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简直妙绝。
李家大院二楼有书房,门头匾额题“泮兆两闱”,古代称学校为泮宫,两闱指秋试和春试两次考试。科举时代,秋天举行乡试,称秋闱,录取者为举人;举人第二年春天参加会试,称春闱,录取者为贡士。“泮兆两闱”的意思很明确,希望子孙好好学习,参加科举考试。书房内墙壁题刻“桂茂兰芳”圆形篆字。兰和桂皆有香味,比喻德才高的人,也比喻子孙。成语有兰桂齐芳,指子孙后代都显贵发达。桂茂兰芳和兰桂齐芳意思一样,都是希望子孙后代成人成才。
进入白存厚家瓮门,迎面墙壁一幅砖雕图案,松、鹤、鹿围绕中间一福字,两边一副对联。虽经风雨剥蚀,模糊不清,但仍然隐约可见当初雕刻技艺的精美。对联为:效张公多书忍字,法司马广积阴功。唐朝郓州人张公艺,人称张公,一生仗义疏财,九代同堂,合家九百人,和睦相处。唐高宗好奇问其故,张公取出纸笔写下一百个忍字,唐高宗感动掉泪,赐名“百忍堂”。宋人司马光曰:“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也。”对联教育人,要想家庭和睦、兴旺发达,一要忍让,一要积德(积德主要指行善)。此联在山西王家大院也见过。
这些匾额题词,论书法雕刻,都是精品;论内容都有来历和出处,或《诗经》或《易经》,文化内涵丰富。启智教化,意蕴深远。其中一部分,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才能理解。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习《诗经》,就不懂怎样说话,这是对文化人的要求。黄甫匾额都出自经典,可以看出那时黄甫人的文化修养。同时可以想见黄甫街上那时是怎样一个文化氛围。黄甫民国时曾属君子镇,镇公所虽在麻地沟,但起名君子镇应该与黄甫也有关系,历史上受那样一个文化氛围的熏陶,应该出君子吧!
现在的黄甫,昔时盛况早已不在,每去一处大院旧址,总叫人想起《红楼梦》上“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的句子。白云苍狗,荣悴千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能窥斑见豹,想像当年盛况了!
最近几年农村盖新居不少,大门头子都用红瓷砖贴面,上面五个大字也是瓷砖上烧好的,还有花草纹饰点缀,远观近看都很漂亮,就是题额五个字千篇一律,不是“家和万事兴”就是“家兴财源旺”,比起旧黄甫题额总觉得有点缺憾。前年我在老家盖房,就想贴一个不一样的字,我想好“安且吉”和“居之安”(出自《孟子离娄下》)三个字,跑遍建材市场也没有,问能否定制,也说不能。我不想贴字了,最后就贴了光面子瓷砖。
(原载年04月18日《榆林日报》,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