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融入百姓家

沿着习总书记足迹访民生

平遥古城:文化遗产融入百姓家

消融尘封已久的高冷,契合时代人文价值,使其“活”在当下并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文化遗产才有新的归宿。

□《民生周刊》记者郑旭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在山西众多的历史遗存中,俯瞰有着余年建成史的平遥古城,宛若一幅行走的画卷,穿越古今。在周长米城墙的围裹下,这座2.25平方公里的古老城池内,至今还纵横交错条古街巷道、点状分布多处文保建筑、烟火不熄余座古居民宅,活泛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万千气象,使其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平遥古城考察调研时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座古城,是文化遗产,也是百姓生活家园;是精神传承,也是人们的生命记忆。敬畏它并保护它,认识它并读懂它,亲近它并融入它,才能让文脉源远流长。

前不久,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平遥古城。古往今来,城市皆因百姓而生动。作为保护区、景区、社区三区合一的古城,1万多居民如今仍住在这里。与之交流,发现这里的人们不但未因城外的喧嚣与繁华而生变,相反会继续承载并延续着祖辈的生活记忆。这样的传承,让这座古城不再是高冷的文化符号,而是朴素、简约却不失温度地活着的城池。

于是,平遥古城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是沉淀的历史,也是“烟火气”的现在。

“古居民宅是平遥人的灵魂”

有驴友在某知名旅游APP写下感受:古代院落,青砖瓦屋,唯有住在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才会驻进心田。

28岁的梁平是平遥古城西湖景街25号的主人,暑期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这段时间,他每天除了迎来送往从各地来的游客,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平遥历史和中国古居民宅建筑文化。“古居民宅是平遥的灵魂,是老辈人留下来的历史财富。”他说。

作为古城居民的万分之一,儿时的梁平只是觉得平遥古老而已,没什么特别,于是发誓长大后要走出这座城,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大学毕业后,他揣着计算机本科学历开始闯荡大北京,也有了一份称心的工作。

“刚开始我说我是山西晋中人,同事和领导好像无感,后来我说我是山西平遥人,大家马上投来羡慕的目光,说我们那儿是‘小北京’。”梁平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读懂了“故乡荣耀”,开始用心寻找小城与大城共同拥有的文化根脉。打那之后,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带着相机游走北京的大街小巷,把古建筑、热门民宿装进自己的镜头,存进U盘。

“小时候,我们家经济水平一般,后来在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家人把民居改成了民宿,游客很喜欢,收入也上来了。再后来有个浙江游客建议说我家的民宿离古县衙这么近,如果做下改造会吸引更多游客入住。于是,家人就希望我回去。”

年前后,带着在京工作的积蓄,梁平回到了平遥古城。他结合古城历史和现代民宿的理解,设计了一套升级方案,并在家人的支持下,投资40万元对父辈经营多年的民宿进行了改造。家里人见他如此执着和专注,便把升级改造后的民宿交给他经营。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