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董永庆图丨源自网络
有人说平遥行,是文化行。那什么是文化呢?我看过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文化就是:我和你,你和他,组织对组织,集团对集团,这种文的关系组成就是文化。突然觉得,对于老外,我们不需要刻意谈什么文化冲突,也不需要专门去探讨文明的相似或者相异,我们只需要解释清楚这种关系,就很好了。
物的关系
1为什么古建会在这里?
从五代的镇国寺大殿到明清街区,到古城墙,平遥所看到的,也是中国古建艺术的缩影。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形制,无论是建筑时间还是保存的完整性,古城古建都让人叹为观止。
镇国寺大殿,建于北汉年间,由著名的考古学家阮仪三发现。
古城内文庙大殿,建于金代。
双林寺那些造型美观,形态嗔怪的雕塑,大都塑于宋。
拥有这些建筑的地方,是幸运的,他们给平遥带来的不只是福祉和希冀,更是这里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因为晋商而更加为世人所称道的理想所在。更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建筑高超的修建艺术和灿烂的文化传承。每一个建筑形态都有他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建筑内容都有一段自己的传说。
比如:双林取名来自《佛经》,取义是双林入灭。文庙是一个地方文化繁荣的象征,它位于古城东南角,为什么会选这么一个位置呢?原来,北斗七星里,有一个星叫魁星,是掌管文化的,正好位于东南位置,所以,和魁星意思相近,寓意相同,所以也建在这个位置。
再比如,古城的每一个门都不冲着正街,是为了避免风的狭管效应,中国人称之为穿堂风。古城的南街北街,不在一条直线上,也是充分考虑到我们的这边的季风风向而修建;甚至古建上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有独到之处。
他们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并在今天以开放,自信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是无数人默默努力,付出的结果,更是中国璀璨的建筑文化的完美展现。
2
古城为什么会留在这里?
我们今天看到,古城这么雄伟壮观,难道这样的古城只有平遥才有吗?不是的,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山西各地几乎都有古城墙,有的地方甚至比平遥的更加壮观。但是只有平遥的留下了。其他的地方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或被拆,或是因为战争等因素,被毁掉了。
这个有点像法国巴黎的罗浮宫和凯旋门,原来巴黎的很多古老的东西都是被拆没了,只留下了罗浮宫和凯旋门,所以我们去了法国会觉得这两个地方好,深层次的原因是其他地方的古老东西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已然不复存在了。
平遥能够留下来,真的是万幸中的万幸。拆的毕竟晚,被保护发现的早。大家合力让这个古城以新的姿态和新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就是我们现在看的样子。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人的关系
3
晋商在这里聚集?
就像古城里有一个市楼,市楼是古城里最高的地方,所有的建筑都不能超过它。为什么市楼这么重要呢?因为它是古城商业兴起的标志,也是古城商业繁荣的见证。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人们在这里打了一口井,结果打出来的水呈现金色。人们一喝,这个水不仅甘甜而且特别有滋味。人们很惊奇,觉得这里有神在保佑,于是在金井附近摆摊,古城商业故事由此兴起。这或许只是一个故事,但一个足以震惊世界的商帮却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对,他们就是晋商。世界三大商帮之一。
晋商是一个很大的商帮,他们对中国的影响就像犹太人商人之于以色列。有这样一句玩笑话,他们说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平遥人。自古,平遥人就有经商传统,更重要的是能吃苦,能奋斗,面对商机,能够快速下手。当然还有一个客观情况,这里比较贫瘠,土地很少,大家要想生活就必须走出去,去外面闯荡。今天的平遥用开放和包容欢迎大家,我想和他们骨子里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晋商能够在这里形成,票号在这里起源,也就再平常不过了。从绸缎到葱蒜,每一个行当都可以看到平遥商人。更有一个故事,在中国东北有一个地方,因为有平遥人做生意,最后形成了一座城市,这是多么强大的商业发展和集聚效应。而这一切能发展的源头,就是古城里那些不起眼的小街小巷。这些地方,不仅养育了他们,更培育一批又一批著名的商业精英和蜚声内外的商业奇迹,比如:雷履泰、比如日升昌。如果当时有iso国际认证标准的话,我想这些标准应该会又以平遥人为首的晋商来制定,因为他们是行业的领导者和开拓者。
4
票号这里的数量最多?
从记录的51家票号看,平遥有22家,占绝大多数,这不是偶然的现象。正是因为平遥商人将生意做到全世界,所以票号作为伴生商业发展的应运而生的一种金融行为,逐渐被应有并发展起来。这些票号不仅创制了一整套财务控制的程序,也创制一系列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很多制度我们现在都在使用,比如,员工持股,比如,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所以说,日升昌不仅是现代银行的乡下鼻祖,更是开现代商业的先河。当然,他的诞生比威尼斯银行更晚一些,但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的东西。因为票号的运营者们明白,他们的存在绝对不是为了建立大托拉斯的垄断,而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自己的商业行为,其中包括官商联合,中国人更多的用官商勾连来称呼这样的商业模式。这或许是票号没有像威尼斯银行那样一直存在至今的深层原因吧。
大家对古城的兴趣,不止于此,因为有太多需要我们来探讨,来推广,来宣传。我想比起我滔滔不绝的讲,倒不如好好倾听大家的想法和对古城的看法。中国有一句古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古城要想走出去,走向世界,不仅仅是如大喇叭一般的大声宣传,而是应该像私家radio一样的,将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告诉大家。
有话说
之前,有幸参加了由平遥古城旅发委组织的活动,参与人很多是老外。这反而把我给难住了,怎么给老外讲古城呢?于是自己认真的写了一个稿子,让生于平遥,曾留学英国的张杰先生帮我翻译成英文。我顺便问他,古建中的“歇山顶”怎么翻译,我们常说的“穿堂风”怎么准确表达。张杰先生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不需要说这么专业,你只需要通俗易懂的讲讲你的感受就很好了。于是乎,那篇曾经文绉绉的文稿就改成现在这个样子。
到了现场一聊,颇有感触。我们之前一直在说古城有多雄伟,多么有历史沧桑,结果老外说,古城太吵了(toonoisy),一点没有古城的感觉,相比起来,我们更喜欢镇国寺,双林寺这样的,安静,有韵味,适合让人多停留一会。
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我们在做宣传的时候,是否能够转变一点思路,把我要让你知道什么,变成你想知道什么,我来告诉你。因为古城已经足够有名气,而近邻古城的两寺,却有点近水楼台难得月的尴尬,特别是十一期间,古城摩肩接踵,两寺却门可罗雀。这需要我们反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