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大家好。小学士课堂开课啦!平遥古城大家都耳熟能详,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年7月13日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宋代诗人颜奎曾为其题诗一首名为《归平遥》“少年湖上风日,问天何处觅。湖山画屏晴碧,梦华知夙昔“。
西安平遥古城“投鞭断流”、“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个典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没错,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事——淝水之战。这场战是历史上寥寥无几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有个词叫做“景借文传”,文化对建筑的描绘,可以使建筑增添扬名。那么小学士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比平遥古城早发现一百年的古迹,淝水之战的发生地——寿县古城墙。
寿县古城墙寿县古城墙,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产生于战国时期,始建于宋,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年),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已历经多年。寿县城墙有四门,东门称为宾阳,南称为通淝,西门称为定湖,北门称为靖淮,而四门的瓮城也依然保存。寿县城墙作为宋至清代古建筑,同时也是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于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寿县古城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古城墙晚景古城墙雪景寿县古城墙位于八公山下,古城略呈方形,棋盘式布局。城墙周长米,高为9.7米,底宽20米,顶宽8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千米。城墙墙基以块石圈砌,墙体中间以粘土夯实,外壁包贴大青砖。砖石缝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加以填灌,城墙上筑有“敌楼”和“警辅”,墙顶外沿修有“雉堞”,也就是带垛的矮墙。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并各有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而南城门与瓮门则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均为南向出。四门之外设有吊桥,城外有护城河。可以说其古代城墙体系保存的很完整了。
日落下的寿县古城墙寿县古城墙特殊形制构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墙外侧壁脚处特设一道护城石堤,二是瓮城内外门向交角处理,三是城涵(水关)上建筑月坝。城池所处的地理环境,匠心独运,于军事防御之外,还能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这也是古城池能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明代为了加固城基,于墙外侧以条石迭砌一周护城泊岸,城内北部东、西两隅各有一泄水涵闸,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入城。涵额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是对这坚固雄伟的寿州城墙的真实写照。年,古城抵御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的围困,完美体现出了古代工匠的特大杰作。
古城墙内景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
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车马隘百井,里盘二江。
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
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
——[唐]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这首诗是诗人岑参陪伴狄员外登成都府时所作,诗人借助描写城墙百里,深刻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迷茫与担忧,古城墙的遗迹现在已经很少很少,保留像寿县古城墙这样的更是屈指可数,城墙是中国古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可用于国家领土的防卫,也可用于百姓生活的防洪,当然也可变成清官墨客的思索境地。或许有人觉得城墙不符合当今的建筑发展,的确,这是现实,很多地方原来的城墙被拆除而取其换之的是宽阔的环城大道。但是城墙它也是一种建筑文化,尤其千年以上的古迹那更是珍贵,社会固然要发展,但国家现在更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著名学者梁思成曾经为北京老城墙遭国家拆除而独自一人坐在城墙废墟上痛哭。可见这是一种多我们文化。新时代的我们,要坚守信念,为国家的文化发展做出小小功能。
我是庐州小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