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许多游客可能对平遥古城没有印象,现在,平遥古城已经声名鹊起,即使没去过,也知道中国有这个地方。
平遥古城是山西的三大世界遗产之一,也是唯一的古城级世界遗产,其中有许多名胜,需要三天才能游览完。
在平遥古城的旅游景点中,古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它占地面积超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衙。
平遥古县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北魏,虽然现在最早的建筑还保存在元至正六年,即公元年。像平遥的古宅一样,中国古代的建筑注重朝向和对称的格局。这个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建筑分布在中轴线上,南北长多米,东西宽多米。
整座县衙建筑气势雄伟,从高处看,视觉效果更是震撼。这儿除了是县令处理各种民间事务的地方,也是他生活的地方,除了审案的公堂,还有厢房和后院。
公元前年,平遥发生大地震,据资料记载,房屋倒塌两万余间,原县衙建筑也尽数被毁,现存官署建筑主要保留明朝洪武三年(年)的形制,此后又进行了多次维修重建。
今天,平遥县衙不再是一个县的最高权力机关,但仍保留着古代的风貌。进入县衙,来到大厅,可以看到“明镜高悬”的金字牌匾,这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大厅两侧有“正堂”、“静默”的标牌,过去县令就是在这里升堂审案。
这座大厅是整座县衙的中心建筑,也是规模最大、最高限度的大厅,大厅后面有两个大厅,大厅与大厅之间有内宅相通,知县一般每日午时升到大厅办事,其余时间在二厅办公。二堂是县令召见部下,暗中询问案情或接待来访者的场所,气氛相对来说不如二堂禁严。
二堂东西两侧的小屋和招待间是知县的副处。小屋是县丞办公处,现为县衙博物馆,内陈列着清代县衙的办公系统。招阁是典史办公的地方,典史无官,但却是县衙中的第四号人物,排在县令、县丞和县丞之后,到了清代,由于县衙没有设立,典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号人物,权力更大了。
尽管地处黄土高原,但平遥的旱情并不十分严重,县城内外都能看到绿意,县衙也不例外。信步到平遥县衙后花园,只见绿树成荫,柳树成荫,亭台花径,池塘点缀,颇具江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