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道极为看重为人之道,认为做生意的本质就是在做人。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秦儒家思想,将财富与做人的关系做了重要的阐述。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但同时也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由此可知,传统儒家思想并不反对利,而是主张通过正当、合宜的行为而获取物质利益,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义利观。
汉口山陕会馆
01
商谚有云:以义取利真君子,义内生财大丈夫。
传统商帮如晋商、秦商、闽商、徽商、潮商等都坚持“以义取利”、“先义后利”、“义内生财”的经营理念,尊奉“一守信、二尚义、三取利”的商业准则,将“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的商道精神和“以义取利”、“以义制利”的商业道德伦理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中华传统商业文化的价值核心。
遍布全国各地的工商会馆,多数都是以关帝为主神、为商业神和财神进行祭祀供奉、进行商业道德规范、教化,进行处理商业经济纠纷的公正决断之神。
这些会馆中的的石刻碑文、诗赋文章、戏台题壁等,详细描述了关公的人格魅力、道德榜样、信众对关公的虔诚敬拜,对公议事项的公示、议定、尊奉等内容,留下了诚信条规、文化活动、经营情况、以及商号捐资等史实资料,成为记录着中国传统商业文明发展形成、脉络清晰的大百科全书般“活着”的教科书。
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拜殿两山墙的“悬鱼”上刻着“公平交易”、“义中取财”的字样。社旗山陕会馆石牌坊中坊两石雕刻有“仗义”、“秉中”的铭言;周口山陕会馆铁旗杆上则铸有“公义”、“参天”的铁字,象征商人以义取利,义内生财的精神品质。
《汉口山陕会馆志》将商人为何对关公精神如此尊崇的心情表达的透彻明白:“夫子读麟经深明大义……今秦晋商人体夫子之心,以事君则忠君也,以事孝则孝子也,以交友则良朋也,忠心忠行,行心笃敬。”
社旗山陕会馆
02
河南四大名镇之一的赊店古镇,镇中心的“山陕会馆”内有一块《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石碑,碑文记述:“……合行商贾,会同集头等,齐集关帝庙,公议秤足十六两,戥依天平为则,庶乎较准均匀,公平无私,俱各遵依。……”
碑文将“诚信、自律、公平、规则”等传统价值观贯穿于商业经营活动之中,促成了赊店镇的数百年繁荣,也成为“中国商业规则之源”等商业历史文明的有力物证。
年,原国家政协副主席胡绳看到这块石碑后,将之誉为中国最早的工商管理法规。
平遥古城
03
明清之时,晋商被称为中国第一大商帮,有对联称其“纵横欧亚三千里,称雄商场五百年”。
晋商走秦陇、涉大漠、下吴越,牵车服贾,历经磨难,除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外,靠的就是关公精神的“以义取利”。
晋商以关公作为精神支柱,以关公的忠义精神来教育、团结、约束同乡和同行,把忠义诚信、一诺千金作为立身处世、建立基业的原则底线。
光绪年间,日升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平遥城内有一位以乞讨为生的老太太,一天突然拿着一张皱巴巴的汇票来到西大街日升昌总号,数额为两,开具者是日升昌张家口分号,时间在同治七年。
时隔三十多年,伙计分辨不出真假,赶紧请示柜头柳芬。柳芬又赶紧请示大掌柜张兴帮。两人问清汇票来历,并认真查阅了数十年的账簿,如数兑付了现银。原来,老太太的丈夫早年在张家口经商,同治七年在日升昌分号汇款两白银,同年返乡途中暴病身亡。由于事发突然,没留下遗嘱或口讯,老太太并不知情,只能苦捱度日,乞讨为生。
不料,一天整理先夫遗物时,在一件夹袄的夹层发现了这张汇票。由于时隔多年,人事全非,老太太只能抱着拼运气的态度来试试,没想到竟如数兑付,毫无阻碍。
汉口山陕会馆关帝像
04
诚信是商人从事商业活动的立业之道,是商人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商业信誉建立完成的基础。传统商帮文化中,商业“诚信”的形象代表就是关公。
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中,关公是位“忠义无双、信义卓著”的名将。
关公下邳失守,屯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落,便当辞去。”进了曹营也明言相告,“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曹操厚待关公,关公不为所动。斩颜良诛文丑,以报知遇之恩,一诺千金,曹操称之为“天下义士”。
当得知刘备下落,关公便挂印封金,作书辞曹:“……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于是,千里走单骑追寻刘备,连操都不得不感叹: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后来,华容道义释曹操,完成当日承诺。
揭阳关帝庙
05
《潮商》杂志里,曾有学者列举了大量例子,来说明“在潮州商人普遍的关帝崇拜背后,潮州商人已经形成一定的重义守信心理文化,并且转化为行为准则”。
揭阳的棉湖,有一林姓青年,虽然好赌博,但为人轻财重义。一天他在河边捡到三百两黄金,林姓青年猜想这么多黄金肯定事关重大,于是就守在那里等待失主。不久失主到了,一问得知,原来是失主典当房屋田产准备给某村富人准备做生意用的。林姓青年审查属实,就把金子还给失主。失主愿意平分给他,他也不接受。
失主回到家跟妻子说起此事,妻子说:“做生意最难得的是伙伴,这个林姓青年是个义人,你何不把他招来作为合作伙伴。”失主去跟林姓青年商量,请求很久才得到同意。合伙三年,盈利很多。于是就拿三百两金子赠给林姓青年,林姓青年说:“这次可以接受了”。林姓青年就拿这笔钱自己创业了。棉湖人都说:“这是个拾金不昧的义人啊!”无不争着跟他做交易,林姓青年因此富有起来。
周口山陕会馆
06
在陕商的经营故事中,也有大量虔诚信奉关公,将忠义诚信的关公精神贯穿于秦商的为人处事中,成为建树个人君子人格、道德指引的故事。
清顺治十一年,陕西人党德佩来到河南南阳瓦店,以做小生意为生。认识了一个云南商人,不甚深交,仅为生意朋友。云南商人家有急事,就把两银两,和一批景德镇瓷器托付给党德佩,然后一去杳无音讯。党德佩接手后,细心经营,逐项记录每一笔买卖,并将所得银两分文不少的存下。
八年后的一天,党德佩在社旗与云南商人相逢,如数交还银两和瓷器,云南商人感动地说:“居乱世,未闻有如此之伟男子也”,遂贷给党德佩一大笔资金。他就以这笔钱做为本金,扩大了生意。康熙元年,党德佩在瓦店镇开设专营木材的“恒兴桂”,简称桂号。由于他诚信经营,精打细算,生意越做越大。到雍正初年,桂号已是瓦店数一数二的商家。党德佩还返回家乡盖了由个四合院组成名闻全国的韩城党家大院。
苏州徽宁会馆遗址
07
徽商尊崇“贾而好儒”,尊奉夜读春秋的武圣关公,将“诚实守信,以义为先”的关公精神,作为衡量商家道德之标准。
安徽黟县商人舒遵刚,年未三十,即以营商致富,却无狡诈刁钻的不良习气。他将义利关系做过深刻剖析,说:“圣人言,生材有大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又说“见义不为无勇。则因义而用财,岂徒不竭其流而已,抑且有以裕其源,即所谓大道也。”
大家对他说的话表示怀疑,舒遵刚就身体力行,将他完成。他在鄱阳带头倡建朱文公书院。道光11年(年),鄱阳所属数县遭受水灾,他倡施钱粥,以救水灾疫患,得到当地人的齐声赞美。更因为品行受到尊重,而越来越富有。
很多商业实践都已证明:商业的成功与高尚的品德密不可分,商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和永恒的财富。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