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被埋没的县,不仅藏着一座山,还有一个

白癜风怎么引起的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910/6515551.html

陕西和山西的旅游资源在我国30多个省市之中当属前几位的,尤其是文物古迹之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不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一个陕、一个山隔河相望的两兄弟一吆喝,这就没别人的事了。

在山西的地上文物古迹之多,让我们目瞪口呆,一个小村就藏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甚至宋元时期的文物,甚至列入文化遗产的文物我们都看不过来,云冈石窟、五台山、平遥古城等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名胜古迹了,而洪洞县的大槐树、尧庙、舜帝陵这些寻根问祖的胜地是中华儿女寻根探源之地。

去山西旅游,我们总是追着那些热门景点了,而很多有着独特的历史文物和自然风光的地区,被我们选择性地给忽视了,今天老靳就给大家推荐一个山西被埋没的古迹众多、景色优美的县城,这个县不仅“藏”山,还藏着一个称为布达拉的古村。

山西之所以被称为山西皆因位于太行之西,在太行山西麓与河北分界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盂县,它与太行著名的古道河北的井陉县接壤,是一处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太行风光旖旎迷人,可以说如果盂县在其它省份可能早就扬名天下了,可惜的是它位于山西,抢不了旅游的风头,只有鲜为人知了。

盂县的历史悠久,西周时期就有了盂之称——封祁氏之田为七县(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孟丙(应为盂丙)为盂大夫,春秋晋国时期赵氏藏孤的故事就发生在盂县的藏山,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在此一代代的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其中现存具有较高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文物有藏山文子祠、水神山烈女祠、千佛寺、彭振渠、程子岩、大王庙古村(大汖村)等。

藏山

藏山位于盂县城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五台山、西柏坡和娘子关之间,是一处钟灵秀之地。

藏山之名是因为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朔托孤于门客程婴,程婴舍去自己的孩子带着赵朔的儿子藏在了山中,历时15年,为了纪念程婴的义举,后人改山名为藏山,并建庙祭祀之,也就是现在的文子祠,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

藏山的自然风光是千峰叠障,万壑含烟,山上古刹岩洞、古迹众多,而所有楼、台、殿、堂、亭均依山傍壁而筑,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被称为晋东第一名山。其主要文物古迹有文子祠、寝宫、藏孤洞、梳洗楼、八义祠、报恩祠、启忠祠等。

水神山烈女祠

水神山位于盂县县城东北五公里处,山上苍松翠柏,奇花异草,清秀优雅,烈女祠依山而筑。烈女祠是关于宋太祖和周朝的故事,传说赵匡胤灭周后,周柴花公主生性刚烈,逃亡到此山,后殉节于山上,后人立庙祭祀,民间称为“圣女祠”或“奶奶庙”。

烈女祠依山而筑,由低而高,形成一组沿中轴线排列的建筑群。全祠共四所殿院,分为上下两院,灵宫殿在下院,钟鼓楼、马王殿、正殿在上院。建筑群琉璃兽脊,雕梁画栋,壁绘山水人物,云龙飞鸟,彩塑群像,神态各异。

大王庙(大汖村)

大汖古村(pìn去声,当地人读chang,去声)村位于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整个村子50余座小院落建在一整块山体上,依山就势,由下而上,村中小路也是依山势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体上凿出来的石阶,连接着各家各户,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盂县的布达拉之称。

大汖村自古所管辖的石龙镇山大王神庙(也称石龙庙),庙里供奉着七尊神像,村庄的历史有庙里的碑刻文字或许可以追溯到金朝。其奇特的建筑、小路和石佛是一个奇迹,中央电视台曾经专门对大汖村进行过报道。

彭真渠

看到这么个名字是不是感觉特别奇怪,彭真可曾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呢。彭真渠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年,彭真领导晋察冀边区工作的时候,为了边区人民用水问题,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亲自批准拨米三万斤,资助群众开山修渠。此渠西起蔡家坪,东至沙湖滩,全长二十五华里,渠深一点五米,宽一米,历时五年才建成。它沿滹沱河畔,蜿蜒迂回在巍峨苍郁的群山峻岭之间,水渠建成惠及了一千二百余亩农田。不仅当时为贫苦百姓解除了灾难,而且至今受惠无穷。当地群众为感激彭真同志和边区政府的关怀,把渠名为“彭真渠”。

看完这些古迹,对于这个古老的县域——盂县,你是不是觉得它被埋没了,因为山西古迹太多,人家只能“藏山”了,甚至千年古村也不为人知,公主祠、文子祠都不得不雪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