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的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全景。资料图片
图为湖北省武汉市融创·武汉工业遗址的拾光艺术馆内部书店。资料图片
在北京首钢园,炼铁原料区变成北京冬奥组委驻地,精煤车间化作国家冰雪运动队训练场地,冬奥会后,这里更是成为网红打卡地;在山西省平遥古城,废弃的柴油机厂在闲置几十年后,转变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中国年等活动举办的文化场所;在辽宁省调兵山市,当地建成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蒸汽机车发烧友慕名而来……近年来,中国加大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综合利用力度。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批工业企业旧址焕发生机。
据统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工业遗产达余处。工信部公布的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已有5批余项。记者采访了几处工业遗产改造更新的案例,看“工业锈带”如何变身“生活秀带”“发展秀场”。
百年铁厂“长”出城市“文创客厅”
“汉阳铁厂最近有什么新变化没?”在湖北武汉,位于二环内的汉阳铁厂老厂区更新改造,是人们茶余饭后常常谈及的一个话题。
年破土兴建的汉阳铁厂,在年9月建成投产,这是由张之洞兴办的中国近代第一家钢铁企业。年,在原汉阳铁厂遗址上建立的汉阳钢厂和汉阳轧钢厂合并为新的汉阳钢厂。到年,汉阳钢厂最后一座电炉停产。
钢铁厂,往往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那宽阔整齐的厂区道路、高高耸立的炼铁高炉,都映照着曾经的奋斗岁月。今天,它们都成为城市里的宝贵的工业文化遗产。直到现在,提起“汉阳造”,老一辈人仍会竖起大拇指,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号。
年,汉阳铁厂工业遗址群落入选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接手遗址的融创中国,计划将这片土地改造成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并给这个工业遗产改造项目取了独特的名字——融创·武汉,寓意延续始于年的光辉历程。
去年11月,第六届武汉设计双年展在原汉阳铁厂棒材厂开幕,人们得以一窥百年铁厂的新模样。棒材厂长约米、宽约55米、挑高约24米,是亚洲最大的工业遗址单体建筑之一,原主用途为储存钢材。而走进武汉设计双年展的主展馆,人们发现:电炉车间的红砖墙面和污水处理车间的漏斗状结构等得以保留;98个生锈的老钢厂配件,组成“时光之门”雕塑;工业风的老厂房与绿植、彩虹拉索等元素碰撞出奇妙效果……老厂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专业人士看来,修缮一栋旧建筑比打造十栋新建筑更难。融创中国华中集团产业产品中心总经理、武汉一八九零工业遗址研究院院长罗黎勇说,城市核心区工业遗址的活化与利用,主要涉及三层问题:去除什么,保留什么,赋予怎样的新功能。“我们秉持保护再利用的原则,凸显每栋厂房的独特气质,再适量地置入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功能,激活园区活力,最终实现场所新生、活力再生和文化共生。”
在立面拆除及重装中,特别保留了上个世纪60年代电炉车间的红砖墙面和木桁架,70年代和80年代动力维修车间的水刷石面、混凝土面和预制梁,90年代的波纹板和污水处理车间的漏斗状结构,让不同时代的工业遗址同步生长,最大程度兼顾工业审美与功能空间的融合。在厂区古树保护上,项目更是不惜成本,力求在不破坏原有古树的前提下,完成展区的园林造景。
目前,棒材厂的展示区已完成改造约1万平方米,整体改造完成后,还将预留超大空间,成为各大品牌发布、国际会展、会议论坛的举办之地。而整体项目地块之内的33处工业遗址,都将根据各自不同构造被全面“活化”。罗黎勇介绍,项目将在汉阳铁厂工业遗址群落打造城市“文创客厅”,周边将涵盖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音乐厅、商业街等。
如今,棒材厂、拾光艺术馆、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三大建筑,已然构成了融创·武汉工业遗址先导示范区。趁着春日,不少市民来到这里,度过一段闲暇的周末时光。在制氧车间老厂房改造而成的拾光艺术馆,游客可以在“时光隧道”中触摸城市工业历史、在书吧里畅享阅读时光,也可以在集装箱改造的咖啡馆里怡然小憩……
斑驳水泥、铁锈印记,一头是百年历史,一头是城市未来。据悉,汉阳铁厂工业遗址群落的整体改造,计划将于年底完成。武汉市民表示,对于这座城市“文创客厅”,就像打开一个“超级盲盒”一样期待。
汞矿旧址变身热门旅游景区
昔日人工采矿坑道变身迷幻的“时空隧道”、以往矿工们贴着崖壁上下工的小道被改造成了惊险刺激的玻璃栈道、原矿办大楼成了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苏联专家楼被演绎成了别具风味的俄罗斯餐厅和悬崖宾馆……这是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的朱砂古镇。
“我是第一次来万山,一路走下来很震撼。没想到以前的一个废弃汞矿,现在能改造得这样好,看了很受教育。”一名来自湖南的游客说。
第一次来到万山时,江西上饶人王芳忠同样感慨万千。那是年,王芳忠随江西吉阳集团来此考察。最终,吉阳集团决定承接万山汞矿改造项目,王芳忠便留了下来。如今,他已是朱砂古镇景区副总经理。
“初来时,废弃矿山荒凉破败,当地人都出去打工谋生,我们看了于心不忍。不夸张地说,当时那景象,可以直接当作聊斋故事剧的取景地。”王芳忠回忆。
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誉,水银产量曾是亚洲第三、中国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特殊困难时期,万山矿做出过重大贡献,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爱国汞”。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汞矿资源枯竭。年5月,相关企业被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此后,万山失去支柱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因破破烂烂、冷冷清清,老汞矿区成为当地人都不愿提起的“废区”。
“不过,资源挖完了,资源下面的文化还在。万山的工业文化和历史价值,值得挖掘出来,让更多人来了解和体验。”王芳忠说。年7月,万山区引进吉阳集团合作,总投资20亿元,对原汞矿遗迹遗址和文物进行保护性的整体连片开发利用,打造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朱砂古镇。
借助矿山遗址、老旧建筑、朱砂开采、革命标语等时代元素,朱砂古镇坚持文化再现与文化重构并举,打造了原汁原味的“那个年代怀旧文化步行街”,把绵延纵横公里长的地下采矿坑道修建成“地下长城”,在陡峭的岩壁上修建成悬崖栈道和玻璃栈道,把原汞矿的宿舍、办公用房等修建成悬崖酒店、宾馆;还新建了全国最大的朱砂展示销售中心——朱砂大观园,着力挖掘朱砂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朱砂文化产业……
随着朱砂古镇实施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万山从前“颓垣废井、残垣败瓦”的空城景象不复存在,资源枯竭型矿区变身矿山休闲怀旧小镇,以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万山翻开了转型发展的崭新一页。
环境变美了,人气也聚拢来。除了游客,剧组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不少矿二代、矿三代在家门口就业,为游客还原父辈口中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享蝶变带来的发展红利。年,万山汞矿遗址入列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朱砂古镇成功申报全国优选文化和旅游投资项目。
“我们不仅仅是将矿山废墟变废为宝,确保国有资产不破坏、不流失,还要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再升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王芳忠表示,现在万山提出“转型之城美丽万山”发展之路,朱砂古镇将以工业遗存作为亮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吸引更多资源聚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这里会成为一个立体的工业博物馆,能讲述三线建设历史故事,传承团结奋进、爱国奉献的万山精神,让更多人看到工业遗产的价值。”
滨江空间绵延一条工业博览带
在被誉为建筑界“奥斯卡”的世界建筑节上,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曾摘得“年度景观大奖”。当时获奖的是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一期工程,即杨浦大桥以西2.8公里的区域。
近年来,上海市推动黄浦江两岸贯通及滨江岸线转型工作,杨浦滨江逐渐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年12月,杨浦大桥以西的2.8公里滨江段公共空间对外开放;年9月底,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岸线贯通亮相。贯通开放后,附近居民终于告别“临江不见江”的生活。
杨浦滨江所在的杨树浦工业区,曾是上海近代最大的能源供给和工业基地,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多项“工业之最”,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绵延十余公里的工厂区包括中国第一座陆上水厂——杨树浦水厂,曾经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杨树浦电厂等。曾经“看到杨浦的大烟囱,就到了上海”。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伴随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杨浦滨江不少老厂纷纷关停,一大批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其他地区转移,一座座工厂大门紧闭,荒草丛生,被废弃的厂房、机器设备锈迹斑斑。
工业遗存,是杨浦滨江最大亮点与最独特优势。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贯通过程中,确定了5.5公里连续不间断的工业遗存博览带概念。杨浦区采用修旧如旧与城市微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处理工业遗产保护与市政建设、旧城改造、生态涵养等的关系,通过实施有限介入、低冲击开发,积极推动工业遗存的“再利用”。
如今,裕丰纺织株式会社旧址大片的锯齿型工业建筑,已改建成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留存的厂房改造成长阳创谷,集聚了一批高成长企业和创新孵化机构;烟草公司机修仓库经减量和生态化改造,形成立体公园、网红打卡地“绿之丘”……新产业与老房子相得益彰。
行走在杨浦滨江,随处可见“巧思”:水管状的路灯、装了仪表盘的长条凳、工业装置模样的垃圾桶、工厂当年的钢质拴船桩……仿佛置身一条工业博览带。杨浦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新模式,促进城市更新改造,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