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街串巷的小买卖,如何做到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进而发展成为名噪一时、潜力无限的现代化企业?一块肉、一把盐、一口锅,凝聚了冠云人怎样的经营之道?值得收藏的冠云生意经,随着小编学点做好百年生意的真诀窍!
平遥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它因“古”闻名,因“财”传世,因“肉”留香。在这座有着近年历史的古城中,尤为出名的就是“票号”和“牛肉”,在被时光切割的记忆中,“票号”已成烙印,而冠云平遥牛肉却依然风华正茂,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舌尖美味,成为平遥展现给世界的另一张名片。
冠云平遥牛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是天生含着金钥匙,更没有一夜暴富的经历,而它硬是靠着在年的经营中,摸索和坚守着走向成功的朴素生意经。
踏实忠厚
-
冠云平遥牛肉传承自老字号“兴盛雷”。“兴盛雷”牛肉铺的创始人雷金宁为人踏实、忠厚,又聪明、好学,清道光年间,家境贫寒的雷金宁,只读了两年的私塾就为了生计辍学,做了牛肉作坊的学徒。
当学徒时的雷金宁通常都会起个大早,烧水、扫地,忙里忙外。有一次,他在扫院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在掌柜的房间门口有块近一两的散碎银子,一两银子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够普通人家半年的生活费用了。捡起银子,雷金宁想都没想就敲开了掌柜的门,将银子还给了掌柜。这件事情没过多久,掌柜便开始给他一些送货、进货的重要工作,老师傅们也开始传授他一些制作牛肉的技艺了。很久以后,雷金宁才从一位老师傅嘴里得知,银子的事情其实是在考验他的为人,因为忠厚老实的人品才是商家用人最看重的。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雷金宁从老师傅们那里学会了踏实本分地做人,老师傅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锅肉的教诲,在雷金宁后来的人生中不仅仅帮他度过了难关,甚至还成为了他创办老字号“兴盛雷”的“基石”。
知恩图报
-
雷金宁艺成之后,赶上了清廷的经济萧条时期,牛肉作坊开不出工钱,他只能不舍地离开了牛肉铺。回乡之后,没有什么本钱的雷金宁四处筹钱买原料,做好牛肉走街串巷吆喝着叫买。在雷金宁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同族人、“日升昌”票号的鼻祖——雷履泰的资助,在雷履泰的帮助下,年,雷金宁在平遥城南门头的文庙街,开了自己的前店后厂,“兴盛雷”牛肉铺。
为了让平遥牛肉成为“日升昌”伙计们经商途中的食物和馈赠佳品,雷履泰找到雷金宁,看能不能想个牛肉保鲜的法子。雷金宁为了帮助雷履泰达成心愿,经过一年多的实验,无数次尝试,终于研究出了牛肉的保鲜技术。
把牛肉腌煮以后,卷成肉卷。冬天的夜里把肉卷放置在席帘上,晚上冻好,将肉放到冰房里。冰房就是四周和顶部用板搭好的房间,在房里的地面不断泼冷水,放上冰块。运销时,把肉从冰房取出,包严,不让透风,以保持肉的鲜美,然后伴随商队作为食物,以及作为礼品运往各地。
据传,曾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因公向“日升昌”借10万两白银急用,日升昌因数额巨大没有答应。不久,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此后“日升昌”在两广地区便生意惨淡。为缓和关系,“日升昌”便决定送张之洞斤上好的平遥牛肉,以使两家和好。经过一番波折之后牛肉被送到了广州,张之洞看到鲜红嫩润的上等牛肉,心里十分高兴,也为日升昌票号的诚心所打动。就这样,雷金宁的“兴盛雷”知恩图报,帮了雷履泰的“日升昌”一个大忙。
坚守诚信
-
时光荏苒,兴盛雷远去了,但是兴盛雷的技法、手艺却被传承了下来,兴盛雷忠厚、踏实、诚信的经营理念也融入了今日平遥牛肉企业的骨子里。年,雷秉义走马上任,成为平遥牛肉新一代掌门人,他要把老祖宗的金字招牌重新擦亮。而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谷,企业的生产、销售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由于对新进的设备不熟悉,加之刚刚开始批量生产,一批肉的口感出现了很大偏差。这一批产品大概价值40来万,40万对当时的平遥冠云来说,是一年的利润。
由此,企业内部就出来针锋相对的两种声音。一部分人说,口感味道压根儿不属于质量问题,建议销售,因为企业重新起步,家底儿薄,经不起这个损失。另一部分人说,口感味道不对,就不是冠云牛肉,不是冠云还要卖,就是自砸招牌,牌子都守不住,一时赚钱又如何。难道要再次面对资金困境,被迫停产?还是,侥幸卖了这批货,下不为例?眼下的困难是过去了,只是,这个头儿一开,冠云从此还有未来吗?
踏实、忠厚、诚信,这是平遥牛肉创始人雷金宁一生恪守的营业声誉,平遥冠云承接了先人的技法匠心,承接了先人的字号商誉,就是要守住一种精神,这是自信更需要定力。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雷秉义当即决定召回。转过年,冠云牛肉就凭借着良好的质量和服务,打破之前的销售纪录,实现销量翻番,利润翻番,企业也从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从当年的兴盛雷,到今天的冠云,平遥牛肉世代传人一脉相承的不仅是匠心独具的牛肉技术,还有那份融进骨子里的平遥牛肉精神。生产的是质量、经营的是诚信,踏实、忠厚、诚信,是血脉不断的传承才有了平遥牛肉的不老传奇,是这种精神不倒,才有了平遥牛肉在历史长河中的昂扬挺立。
赢取现金大奖
新年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