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双林寺静穆观照,与诸佛目会神遇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http://nb.ifeng.com/a/20180605/6631976_0.shtml

三晋大地上,有数不清的佛教寺庙。这些寺庙建造时间跨度之长,朝代之丰富,全国独有。从罕见的唐构到五代遗存,从金辽殿宇到元代古刹,明清建筑更是数不胜数。有时候寺庙古建看多了,会有些审美疲劳。同样,对于寺中千篇一律的佛像也会如此,无论是简单涂抹的毫无表情的塑像,还是虽然古老却已经失去往日色彩的古朴雕像。

不过你要是来到平遥双林寺,那一切都会刷新你的认知,你会被这里的真正古老雕塑艺术而震撼到。虽然看到的是一些泥胎木塑,但那些雕像的目光却有如实质,或怒目威慑,或转头凝视,或者只是双目微睁望向远方,在寺庙中漫游,你时常会与一尊雕像目会神遇,那是一种独特的观感和体验。

双林寺地理位置图

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寺院始建年岁已不可考。根据寺中现存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姑姑之碑”记载,建寺应早于北齐。在宋代已是名声显赫,规模宏大。也正是在此时,寺庙由原名“中都寺”改为今名。

据佛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之地为古代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旁沙罗双树之间,尔时佛在双树之下,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圆寂升天,四边双树顿开白花,称为"双林入灭"。

双林寺现存的建筑大多为明代重建,彩塑也是在这个时候随寺庙重建一起完成的。这种彩塑,是在木质骨架上根据形体需要,缠以麻绳、草等材料捆扎,然后以山西晋中地区特有的红胶泥为材质塑形,再经沥粉、贴金、着色敷彩等多道工序,才最终完成。这两千多尊形神兼备的塑像,成就了双林寺最绮丽梦幻,最美轮美奂的部分。

进入双林寺,首先看到是外围高大的夯土包围墙,墙头置垛堞、女儿墙,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垛堞之制用于寺院,似不多见。

穿过如城门似的山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天王殿。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

天王殿檐下前廊四大金刚一字排列,每尊像高约三米。金刚像均为一腿盘曲,一腿下垂前伸,侧身挺拔而坐,头束发髻,外罩束髻小花冠,或裸上身,胸前斜披络腋,或束扎中衣于前胸。肩披帛带至腋下,佩璎珞,戴臂钏腕镯,手握降魔金刚杵,下身战裙飞舞,跣足。

四大金刚肌肉劲健隆起,面相凹凸有致,双目炯炯有神。这些佛的护法力士形象已突破一般金刚凶恶可怖的造型程式,采用了写实的造型手法,加之空间中宏大的架式和大块的形体,使人感到他们具有人间武士的亲近感,同时又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气魄。

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结跏居中而坐,弥勒身后,置华丽的叶状背光。帝释、梵天胁侍左右。南墙倒坐四大天王,北墙与东、西山墙前为八大菩萨。殿中塑像风格都较写实,造型生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尊天王坐像。当年的雕塑大师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形传神,塑造出气势非凡、极富表现力的作品。

天王体态雄健,肌肉筋骨结实有力,飘带依臂膀随身势缠绕,神态至为生动,都显得勇猛刚健。特别是四天王的目光,如炬如电,透露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

对人物眼神的刻画,是双林寺彩塑的重要特色。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十分注重“传神”,有“二目乃日月之精,最要传其生动”之说。古籍中并未记载有关中国古代艺术家对人体结构与人体解剖的研究,但双林寺彩塑人物的眼睛十分符合解剖原理,比如眉弓、眼眶、眼球、眼轮匝肌等部位的结构,完全符合真人比例。

从两侧砖券掖门进入第一进院落,正中为释迦殿,左右则是对称的观音殿和地藏殿。这一院落各雕像最特别的是观音殿中的十八罗汉像。

这些罗汉像大小与真人略同,比例适当,解剖准确,形体厚重,造型优美,一个个神采奕奕,逼近了现实中高僧大德的模样。他们姿态各异,形象生动,有肥胖圆润者,有形销骨立者,有张口欲言者,有凝神静听者,无一不具有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十八罗汉中最精彩的是这尊“哑罗汉”,胖乎乎的罗汉结跏跌坐,双眉紧皱,嘴巴紧闭。那怅然若失的眼神,冷视着世界,看到人间许多不平,但欲言不能,以致胸腹一鼓一鼓,似在急促呼吸。虽然是神佛,在古代雕塑大师们的手下却能感受到与世俗世界同样的活生生的情感流露。

进入双林寺最为精华的第二进院落。第二进院落布局较为宽敞,正北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乃明初重建,是全寺中最高大的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但里面的佛像并不出奇,远不如东西厢的千佛、菩萨二殿。

东侧千佛殿,悬山式建筑,面宽七间。殿内彩塑达五百余尊,占全寺四分之一。供奉在千佛殿的主尊就是那尊有名的“自在观音”。

与我们所想象的观音像不同,普通的观音像是直立或者打坐的固定形象,而“自在观音”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束缚,看起来温和的观音不再冷静的注视众生,而是轻点莲足,身姿侧卧,单腿盘坐,左手扶着地面,一手就随意地搭在右膝,整个身子就这样潇洒地坐在台上。

观音的面相也很有特色,表情与坐姿相得益彰,额头饱满的佛相,脸颊丰润,双眉轻轻抬起,眼睛微微张开,就这样轻轻地目视着前方,睥睨众生,洒脱不凡。表情里都是一种自得怡然的惬意,微微一笑,更是显出万分的豁达来。手中也没有了净瓶和莲花,而是拄着微微前倾的身体,形态十分唯美。左手扶在花台上,左臂支撑着身体的重心,加上身上漂浮的轻纱,一个法性圆融、心无挂碍、物我两忘的菩萨形象呼之欲出。

殿内四周为悬塑和壁塑,五百菩萨分为五至六层,或驾祥云,或骑异兽,与主像联系照应,浑然一体。

而在自在观音的身边,就是放在全国都首屈一指的最著名的那尊韦驮像。

韦驮为佛站岗护法,按照常人想象,极易塑造得呆若木鸡。但这尊韦陀像虽然藏在一面铁栅栏后面,但英武之气却在三丈之外咄咄逼人。这英气全部来源于他扭动的身姿,像是舞台上武生最精彩亮相的定格,力量贯注于全身,泥塑的衣冠铠甲下让人似乎看到贲张的筋肉,全身形状如S形,看上去非但没有一丝夸张不适,反而觉得栩栩如生。

韦驮的身体重心在左脚,双腿朝前站立,从腰开始,由头带动整个上身向右扭曲,比真人所能扭曲的程度还要夸张,简直像一节麻花。左臂抬起,前臂已残,可能应该是手握金刚杵。右胳膊握拳向下,胳膊肘向后伸点,感觉肌肉紧张,充满力量,似乎发现了企图捣乱的不法妖魔,正准备振臂击之,上身的动态打破了下身的静立,于静态中表现出动态,也就是“不动之动”。

最精彩的莫过于韦驮眼神的处理。一般来说,头向左转时,眼睛也向左看,头向右转时,眼睛就向右看。而韦驮的眼神却不是这样,头、身体都向右转,而眼睛却偏偏朝向左方,可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与千佛殿相对的是菩萨殿,主像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结跏居中而坐,仪容丰满端庄,神态温柔隽逸,手势千变万化,塑造得十分纤巧而富弹性。

整个塑像以修长的身体为中心,二十六只手臂各持瑞物左右对偶,呈辐射状向四周散开,仿佛是从身体里自然生长出来的,肢体连贯合度,具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其精彩绝伦的均衡、丰润、柔美和雕刻技艺的高超,令人一见即生倾慕之心。

双林寺里的观音像尤其之多,这反映出观音信仰在明代的流行。救苦救难悲心无限的观音菩萨,与中国人的现世关怀和实用主义相适应,逐渐成为民间最受欢迎的神祇。释迦殿影壁墙后有一座渡海观音,这尊观音像侧身踞坐在红色莲台上,周匝是庄严壮丽滚滚不绝的波涛,飘带在身后随风飞扬,显现出行进中的动姿。她优雅的面容里饱含坚定,有一种“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气质。

在双林寺中,这样的雕塑比比皆是,从形态各异的观音像到顶天立地的金刚,从等身大小的罗汉到隐藏在大背景下的各色小人物,个个一丝不苟,精彩异常。这些明代匠人们的心血,就在距离平遥古城六公里外的这座寺庙中,奉献着一场持续日久的雕塑艺术展。

宗白华先生在其《美学散步》中曾言: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双林寺这些雕塑虽然锁在层层栅栏之内,但那延续几个世纪的信仰和生命力,那些在时间变化之中的风度和神采,依然随着游人的驻足观照,如影随形,如同实质,四散分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254.html